所谓的“用户视角”,其实就是指:要站在用户的立场,而不是自己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好吧,我承认这个解释很无聊...
不过话说回来,关于“用户视角”这个话题,几个月前我就想专门写一篇文章了,但迟迟无法下手,因为这个话题实在是太大,大到几乎无所不包的地步:
写文案需要用户视角——不要以为文案把产品的功能都罗列出来,用户就一定会下单。虽然在你看来,这些牛逼的功能沉淀了研发人员的心血,但在用户看来,他可能根本不明白这有什么用;
做企业需要用户视角——不要以为企业名气大了,就能靠这招牌吃遍天下。茅台再牛逼,也做不出一款成功的“茅台啤酒”。因为在用户看来,茅台并不是一家牛逼的公司,而是一瓶高端的白酒;
发简历需要用户视角——不要为了图自己方便,就把简历文件命名为“简历”,因为对你的用户(HR)来说,所有的文件都是简历;
甚至连递水果刀,也需要用户视角——要把刀柄对着对方(用户),而刀刃对着自己……
是的,几乎所有的事都需要考虑“用户视角”。
而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广泛的应用范围,是因为:任何一个事物能够长期存在,一定是因为它能满足「其他事物」的需求,而不单单是为了自己。
中国企业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企业视觉,如果你不是我的消费者,就跟我们没有关系。然而,在未来的价值中,只有用户视角才能有未来,视人为人,而不是视人消费者。
我们要改变,只对消费者服务这样的误区,而是将未来的视觉,转变为用户视角。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传统的文化,就是要讲突破,要越雷池。比如,一个企业把企业文化做得很丰满,甚至是花枝招展,但是,在现实中用户为什么不买账?
这就是企业只考虑了消费者视觉,而不是用户视角。比如,李白将进酒的场面,比如人生妙境的描述,比如高朋满座的热情等等,这些都代表的是消费者视觉,而非用户视角。曾经有一家白酒企业,在兰州的高档酒店召开用户座谈会,新接班的老总假模式样回答很多高水平的提问,博得满堂的掌声,然而,有一位用户很不知趣地提问:xxx假酒很多,请问你如何杜绝假酒?结果这位掌门人勃然大怒:我们是XXX奖获得者,怎么会有假酒?场面一片哗然。
无独有偶,这家甘肃驰名的公司的业务经理,到处吹牛,他们的企业把什么政府侧的领导都搞定了,现在他们的营销是“XX帮”等等,结果这样商业贿赂的口碑,让那些领导很尴尬。争夺饮酒的渠道,是一种常用的促销手段。但是,在传播品牌价值的时候,就用用户视角来扩大用户品牌。
当地人为什么不喝当地酒?这个答案就不难分晓了。
(作者:刘晓宁 中国广告长城奖获得者;中国广告实战案例终审评委,资深策划师;专注品牌策划、营销策划多年;新媒体品鉴专家,中央文化干部学院文化新业态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