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基础建设,品牌传播新基建,是相较于传统的传播基础建设而言的。倒退到几年前,广告的传播相对简单,一支TVC,一张主题海报,再加上终端的生动化物料,就构成了品牌传播的所有内容,大规模的投放和复制,品牌效果就达成了。
新的传播环境下,品牌建设的方法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早在七八年前,媒体已经进入碎片化状态,最新关于媒体化的形容已经成为“粉尘化”。我们看不到媒体的规律,找不到跟消费者链接的路径。在商品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状态下,品牌如何跟消费者建立相关的链接,如何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传播形式中,寻找有效的传播方式呢?
从传播的方式上,无怪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户外路牌。后来,LED产业的飞速崛起,改变了户外传播的方式,互联网流媒体,使得传播的方式,向平台发生偏移,但是没有多久,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整个传播的格局,使之,传播进入竖屏时代。
品牌赋能是这几年比较时髦的一句话,说清楚一点,就是需求同步。否则,就是鸡说鸭听。(在政府侧、企业侧,甲方爸爸惯用的策略,有一个亿,你们去做方案……这就是“一个亿现象”。)
企业应该做好哪些准备?这需要我们把握品牌建设的底层规律,构建品牌建设的新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快速灵活的利用各种热点传播手段和内容,而不至于迷失焦点,让每一次品牌传播投入,都能累积成品牌资产。
要使每一次的传播投入都能形成有效积累,而不是简单的单点爆破,前后没有相关承接,很难形成持续性的效果,形成巨大的投资浪费。
网络的数据是海量的。在浩瀚无边的信息当中,怎样才能看到你的信息?这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如何利用势能,跟当下大的社会背景和热点挂钩?有些企业成了,大多数企业依然觉得很难。
(作者:刘晓宁 中国广告长城奖获得者;中国广告实战案例终审评委,资深策划师;专注品牌策划、营销策划多年;新媒体品鉴专家,中央文化干部学院文化新业态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