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新时代,面临和洞悉社会化的事情很多,对于网红来说,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病,有排斥的,也有接纳的。总之,这样和那样的话题很多。
网红是这个时代进步的符号,社会化特征显示了一些物化和具象符号的聚效,引起的社会大众关注,使得一部分小众的人物或者事件,在一定的时间里,被放大和传播。
同时,也有一些群体的人物和机构,关注这样的一个广泛存在的从众的业态。网红其内涵已经远远超过“网络红人”的范畴,如今的“网红”所包含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主播类“网红”、自媒体“网红”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都可能成为“网红”。各类游戏“网红”、美食“网红”、美妆“网红”、健身“网红”等大量活跃在互联网上,每类“网红”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向粉丝传播自己的状态或是关于社会事件的态度,吸引受众的同时获取自己的心理和物质需求。
这个时代就是一个消费时代,有怎样的消费,就有怎样的消费模式,出现怎样的商业模式。
网红的出现,是互联网层面比较常见的事情,在围观和关注中,进行周期的存活。当另外一个话题出现的时候,这样的符号,就会被淹没在碎片化的信息之中,形成信息壁垒。网红的生命也是周期性的,随着话题不断话题化,就会想气球一样,自己把自己穿破。“网红”的传播特征:
一是个性化:个人特质明显。“网红”在某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才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独特之处可以是外貌姣美,或者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能力和知识。
二是娱乐化:互联网上的全民狂欢。人们追求轻松的享受,喜欢把“网红”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来消解无聊的时间。过度娱乐化的“网红”对于人们来说又是一针麻醉剂,人们追寻的只是快餐式的享受。
三是移动化:随时随地分享内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发展使得各类社交App不断涌现,使“网红”的传播内容从以前的单一渠道变为多平台联动。
从社会化交互的特性来看,网红就是媒介景观。在传播过程中,生产的内容从单一的个性汇聚成为内容混乱不堪。“网红”通过社交软件呈现出来的内容相对正规。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直播的一些“网红”主播如一些游戏主播,打着游戏的幌子实际上在进行非法赌博交易,将虐杀动物、自残等颠覆人性的行为作为直播的卖点;一些富二代“网红”在社交软件上炫富,秀名车、名表,公然挑起普通民众的仇富心理,为获取所谓高高在上的满足感;一些“网红”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之后会向自己的粉丝群体过度渲染,原本简单的事件可能会引起整个社会极大的舆论讨论,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
网红象一个景区,当超越生态承载的负荷,就会无人关注。(作者:刘晓宁 中国广告长城奖获得者;中国广告实战案例终审评委,资深策划师;专注品牌策划、营销策划30年;新媒体品鉴专家,中央文化干部学院文化新业态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