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以前,听好友语:我们越是落后,就对现有的状态,看得越加重要。咋一听,轻描淡写,但是,这句话,是非常有见地的一句话。
由于行业的融合,特别是媒体,这几年,日落西山红霞飞,是媒体非常尴尬的境地。
许多行业,都将进入一个“大规模业余化”的时代。乐观的观点认为,动态的新闻、碎片的信息,无处不在的网民可以提供;还有更乐观的看法认为,无数网民从多个视角的参与,将使事件背后隐藏的东西无所遁形,所谓“广度成就深度”,调查记者经年累月孜孜矻矻的努力也就变得多余。
这些事实,已经和人这个单元体,形成一种非同介质的传播途径。
一些信息,对于他们基本上,就没有作用,甚至毫无干系,这样 的业态,已经在社会化的领域,越来越明显。
其次,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让一些传统的行业失去变现能力。彭增军教授指出:“无论传统媒体的未来如何,都必须抛弃原来的思路,新闻特别是核心新闻,从来也不是商品,更不是买卖,媒体商业模式和新闻的生存模式是两个问题,该公共的归公共,该商业的归商业。”
如何做传播?这对一些广告主来说,是一种新的课题。别以为,你的观点就是受众的观点,属于和目标受众,同一波次的信息流。对于一个大产业,比如大健康产业,你说,吃这样一款产品,能如何如何,你想想看,这样碎片的消息,有多少?
首先我们还是要找共同特征:一是实现了“去规模化”,即都是一些小型社会服务机构,不走商业路线,而是定位于一个公共服务机构,为品牌制造诉求场景;二是通过种种办法、通过与公众的深度对话,引导公众深度参与信息生产、与信息传播,有些是实行会员制,筹集资金;有些则是选题众筹,设立一个品牌,即为一个有价值的传播计划面向公众以发散的形式,这等于给公众提供了为品牌主题机会;有些甚至是主题众包,生产和营销分离,即把一个主题品牌分包给许多普通的公众共同完成。那么,这款产品就是你所期望的。比如,有一种技术、方法、形式,可以赚钱,这样的内容,让你的产品成为每个人的必需,那么,你还是收起,这种可笑的想法吧!
格局有时候,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就是技术的门槛。所谓工具思维,就是说有了金刚钻,只能想到瓷器活儿可以做得更快更好,却看不到金刚钻穿透的不仅仅是瓷器。
对于传统的宣传思路,以传统媒体来说,工具思维导致再好的技术也只是用来复制报纸的平面形式。在上网时代搞报纸网络版,到媒介融合时代也简单成了跨平台出版,而不是从媒体生态环境的系统改变去认识问题。我们一些试图要让品牌引领世界的主流媒体的一种愿景,可能都在这种工具性思维中打转。你不说,这件事情,我们怎么知道你这样做啦?(作者:刘晓宁 中国广告长城奖获得者;中国广告实战案例终审评委,资深策划师;专注品牌策划、营销策划30年;新媒体品鉴专家,中央文化干部学院文化新业态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