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一种商业模式,在讲义和路演的时候,无怪乎,就是讲:企业、企业家、团队、产品……好像企业不用第二脑,就会死去,不去爬珠峰就不是企业家?没有性侵的丑闻,就不是“网络大亨”……
这个时间的节点,人们普遍生活在实用的网络信息和真实的体验传播之中,无暇认知一些核心的东西。
企业倡导产业精神,产业报国,这一点,在央视“厉害了,我的国”专题片里,已经大汗淋漓地讲述了,产业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这种产业就是商业精神为内核的,包含态度与清晰的契约诉求、一直和计划的诚信、平等与交流的公正。
企业家倡导思维精神,要对自己从事的事情,有理性的判断。一位卖酒的老板,忽然为了攀上高枝,花钱上了北大总裁班,当总理提出“互联网+”,一下子触动他“上进的心”。在北京租一层写字楼,搭建O2O平台,卖产品,99天后,全额返款,这样的营销模式,让他一天的工作都是分分秒秒安排的。结果,有一天,出事情了,他都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细节不涉及)驾驭自己,才能驾驭行为。
团队要有职业精神。某某企业为了适应和国际化企业对接,大量高薪招聘了一部分快消品行业的精英,结果有一天,一旦满足不了条件,这些精英一夜之间消失,就连当时签订的合同,都洗劫一空,企业以后,就是要找档案,只能忍个肚子疼。
团队建设不是收编就能完成的,团队需要承受力,需要成熟有力的坚定志向、需要有卓越的追求和对完美的渴望、需要有态度,包含服务意识。
产品要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这个产品是给人用的,不是给神仙用的,定位高不可攀,没有必要。就像一些特产宣传的一样,不吃辣子,人就活不成了。
产品必须尊重人性,敬天爱人。在人性和品格上,不能脱离现实,就是喝了一小瓶酒,酒教唆去搞婚外恋、整一夜情。这样的营销定位,你不觉得难受吗?
对于人和产品讲精神,切莫偷换概念,品牌联想度,不是营销的目的,品牌美誉度,才是我们追求的。
(作者:刘晓宁 中国广告长城奖获得者;中国广告实战案例终审评委,资深策划师;专注品牌策划、营销策划30年;新媒体品鉴专家,中央文化干部学院文化新业态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