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通过稀释品牌来讨好消费者?因为一些没有品牌而蓄意虚拟的品牌玩家,把一些却之不恭、社会边缘、心态波动、打情骂俏、江湖黑话……放置与品牌诉求的位置,殊不知,这样做很可笑。品牌的个性,就是聚焦的靶向效应。
当“江山自有好儿郎”的“好儿郎”酒,在品牌传播的时候,和“昆山龙哥”的做派一样,什么哥俩好,一辈子!估计半路,你会后悔,因为这样的热点,和品牌没有太大的关系。
跟着感觉走,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对于品牌,那是经过品牌基因的不断叠加,而形成的一种强大的背书。
一位很有地位的哥们,坐在老大的位置上,他不喝酒,依旧是老大。一个没有地位的人,就是喝酒很亮豁,也只不过是个爱喝酒的“烂酒”。
一位边喝可乐边设计某某款白酒“海报”时,估计,他对啤酒,情有独钟。消费需求代表了产品品牌的本质。
前些年一位做广告的好友说:“今天我们就喝“这个酒”。““好朋友,看上这款酒的瓶子了。”、“那你为什么,不把酒一起送给朋友?“、 ”这酒我放了好几年了”……呵呵。
在营销的过程中,我们必然面临着“卖酒不喝酒的”“设计酒而不喝酒”“喝酒不买酒的”“买酒喝酒的”“不买酒而喝酒的”……种种千奇百怪的人群,如果我们对每一类人都讨好,势必伤及另外一部分人的情绪和期许。
怎么办?对于白酒,这么多年所谓的文化,莫过于中国人对仪式感的坚守。“无酒不成席”,这就是和中国人的很讲究仪式,而结合在一起的。
对于品牌靶向聚焦也是有方法可寻的。
一是自传式的开场。把这款产品讲清楚,便于用户选择。
二是框架式的结构。告诉用户你的产品和别人的产品为什么不一样,支撑是什么。
三是定义式的标题。提示消费者,一种认同的价值,是和本产品有关的。
四是图片式的内容。“抢购茅台MJ鸣枪”、“春节互助的老百姓拿着塑料桶卖青稞酒”……这些画面感的内容,你不需要说什么,因为画蛇添足。
五是故事化的叙述。这一点需要建立在经历、阅历的年代感,是指产品的年代感,就像茅台红军洗脚以后,就打了胜仗。不是你去洗脚,情景化的人物逻辑关系很重要。
六是案例式的嵌入。这类人群很多,表面“装着狗看星星不知稀稠的无辜样”,听上些好点子就马上使用。但是,不得要领,天天吆喝,要火炏焱燚。讲好一个案例,植入到事情的过程中,需要有润物细无声的神来之笔。
七是视频式的高潮。浅阅读和快阅读的人群,越来越多。在7秒半,把产品展示清晰,以及有狗粮效应了,在也别说“周末就要搞事情啦!”
八是梦想式的结尾。这款产品营造的氛围,是我们需要的,也是未来期望的,这就够啦,也别说你在联合国做秘书长了,依然衷情这款产品,因为如果真是那样,就另当别论啦……
记住:“品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人们会忘记你说的话,忘记你做的成绩,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你带给他的感觉。”(约翰▪梅迪纳 人脑基因专家)(作者:刘晓宁 中国广告长城奖获得者;中国广告实战案例终审评委,资深策划师;专注品牌策划、营销策划30年;新媒体品鉴专家,中央文化干部学院文化新业态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