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你要表达什么?”这是当下人们社交的基本特征。
诸多的问题,对于一个产品,一场活动,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依旧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
沟通和交流是这个世界最有力的的手段和最微弱的措施,沟通和交流建立在人类的情感之上。科技飞速发展,无情的业态,从此改变了我们。众生沟通的「巴别塔」,当巴别塔坍塌了,人心散乱了,俗世在人彼此思想和文化中,互不买账的情况下,追求多元化共存,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价值认同,必须要在大国的机体下传播。
而个人自由主义像气球胀破的废气一样肆意泛滥,这也是互联网到给世界一份污泥。
一些狭隘的主义贩卖者,力图在建立一座巴别塔的心态,危很形象地说:厨子还是那个厨子,但是吃饭的顾客已经不是那群客人!
互联网时代,沟通依然是最大的障碍和壁垒。
在朋友圈这个微信是传播矩阵里,生态也同样重要。
这样由现实的交际圈层交集的社交圈,也出于一个“沙漠化”的境地,这是人们对信息的一种屏蔽,或者说是一种越来越同质化的消息链。
当大家被牢牢禁锢的时候,这个生态,就会被人打破,应该叫“翻墙”更为合适。依次类推。
时间有效使用,是有别于其他内容和主题的。
当我们厌烦手机和朋友圈时,传播的成本又在哪里?
对于传播的边际,也就是人们兴趣和需求的交叉点, 沉浸感和体验感。比如,今天下了一场雪,那么朋友圈,就是各种雪……
“雪儿 我告诉你 别把自个当明星,只为人人有微信,其实你并不重要,只为大家很无聊。”这是一位在宣传领域多年的领导微信留言。
表达了目前微信传播的一种现实问题。
人们在无聊中,如何吸收有用的信息?
就象漫天的雪花,我们如何在白茫茫中,欣赏一片雪花的精美图案?
我们现在就谈聚效传播的方法:
其具备了一场传播运动,必须具备的要素:
1、触点会爆发。对于每个人来说,尝试就好,无所谓轻重。触点的爆发,就是在短短的视觉里,进行触动和响应。
2、广泛参与。广泛参与是互联网生存的博大土壤,只有参与的广泛性,才是关注热力的形成要素。
3、深度沉浸:互联网的沉浸度,提倡自由,却被自由。但你却不由自己深度沉浸其中。
4、理解多元:用很旧的方法去创作,可能只能适应部分老年人的观念,不能影响年轻人。切入的角度、方法都应该多元,才能真正深入年轻人这个群体。
5、引发思考:对于传播艺术的创作如何与关切题材之间的相互呼应,在目前看来确实存在矛盾。大家普遍认为,社会题材就应该退回传统方式进行创作,但其实在全球化的今天,青年一代对创作有更宽的理解与创作方式。
6、积极互动:多元的发散意见,是对自己空间的表达和认同。
7、广泛传播:我曾经说,一切营销活动皆是传播。没有传播力的事件和思想,都是苍白和无力的,不具备生命力的。
8、不刻意做作:让人唾弃的依然是一种ZUO的方式,这已经在业界达成了共识,当然,也有一些ZUO在朋友的容忍之内,也无怪乎其他。
9、心灵颤抖:文化和文学,最大的魅力就是心灵的共鸣,现在叫扎心。
媒体和非媒体都,好自为之,这个世界真的进入新时代。
(作者:刘晓宁 中国广告长城奖获得者;中国广告实战案例终审评委,资深策划师;专注品牌策划、营销策划30年;新媒体品鉴专家,中央文化干部学院文化新业态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