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江南,总是让人神往。以“美丽乡村的未来之路”为主题的2019“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昨天在兰州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嘉宾聚焦乡村、共话美丽,齐心勾画美丽乡村的未来图景,协力开启合作建设的崭新征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怎不忆江南?一首江南好,勾起了世人去江南的向往。我有幸多次去陇南,也体味陇上江南的美。
向南为标开放的新热点
9月23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分别代表两省市政府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两省市合作结出了新的丰硕果实。
陇南作为甘陕川三省的“金三角”,山水相依、人文相通、产业相近……陇南与川渝地区、陕南地区同处秦巴山区,“三江一水”向南流,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尤其对陇南来说。陇南的确是一个独特而神奇的地方,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境内群山起伏,江河纵横,林壑优美,有着江南的秀美,也有着北国的雄奇,历史上不仅是东征西伐的战略要冲,也是南来北往的天然屏障。东西文明在这里交汇,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五千多年来,隐藏在岁月深处的那些人那些事,无不充满着神奇与沧桑。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辖武都1区和宕昌、文县、康县、成县、徽县、礼县、西和、两当8县。从生态基础上看,在甘肃属于典型的“青山绿水”。对于美丽乡村的印象,很象人们总结的:水、镇、建筑、人,这四个方面,仿佛把人带进了乡愁的世界。
向南开放,是陇南的活力所在,魅力所在,希望所在。向南开放,但愿不只是一个空洞口号,而是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
生态为基赋能的多元化
生态之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对于山大沟深的陇南来讲,有着特殊的意义。陇南地处甘肃省最南端,全境都属于长江流域。因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发展相对滞后,所以陇南从农业社会阶段,越过工业化阶段,一步就迈入了生态文明时期,如果说没有经过工业化阶段的陇南缺乏工业支撑是我们的不足的话,那么绕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是我们的幸运。
活力之因。陇南属长江流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润,物产丰富,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在全省具有独特性。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改变了农民几百年来的生存方式,为下一步的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用创新的理念搞好规划,不搞大拆大建,就是要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整合资源,就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和项目,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实现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产业基础的夯实。倡全民参与,鼓励群众自发自愿地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搞好产业配套,这是当前和今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在人居环境改善以后,运用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把乡村旅游发展起来,真正让农民不出家门,用自己的青山绿水获得财富。
陇蜀之利。这里,满城橄榄飘香,但这不是地中海;这里,时有川音入耳,到处火锅飘香,但这不是四川;这里,虽属甘肃,但没有大漠戈壁,到处山峰翠峻水流潺潺。这里既有北方的雄浑粗犷,又有江南的小家碧玉;既有绿水青山,又是红色福地;既靠丝绸之路经济带,又连长江、成渝经济带;既有豪迈的北方号子,又有悠扬的采茶小调,是陇蜀通道的结点,是甘肃南下入川的必经之地。
不仅仅只凸显“陇”的基因、“蜀”的元素,而是兼容并蓄、包罗万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打造陇南地域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构建陇南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内涵,把一个兼具西北之雄浑、江南之秀美、汉唐之古韵、陇蜀之包容的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陇蜀之城呈现在世人面前。
陇南顺应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二元化动能,“美丽陇南”将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融合甘陕川元素的特色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
文旅推进扩大的“朋友圈”
陇南自然条件特殊,既有山大沟深、人多地少等不利于发展的劣势,又有光、热、水和植被资源丰富、海拔低等优势,被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宝贝的复杂地带”,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助推精准脱贫、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深入开展拆危治乱行动,坚决整治乱搭乱建,清理长期闲置废弃的危房、老旧房、“空心房”、草房圈舍、残垣断壁,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这和消除“视觉贫困”“消除乡愁”,不是一回事情。
在陇南康县景区中漫步,游客会发现尽管往来游客和当地居民都很多,依然时时保持整洁有序,这是怎么做到的?区域旅游和环境清洁,以打造整洁有序的环境,提升游客体验。“乡村河道干净、秩序井然。见证了中国乡村的变化,再也不是很多人想象的落后景象了!”
陇南充分挖掘“绿色”的无形价值,率先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电商扶贫帮助贫困户脱贫,让陇南的特色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与其说陇南卖的是农产品,不如说卖的是大山的诚信、绿色的价值。(作者:刘晓宁 中国广告长城奖获得者;中国广告实战案例终审评委,资深策划师;专注品牌策划、营销策划30年;新媒体品鉴专家,中央文化干部学院文化新业态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