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随着中美贸易话题的热度,不断增加,华为作为世界级的信息产业的佼佼者,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世界的目光亦关注华为,尤其关注华为企业的缔造者之一任正非。
一位在国际上驰名和业界推崇的企业家,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像他这样,在各路传媒的发问下,侃侃而谈的洋洋贰万字,从视频和网络、以及传统媒体纷纷发表任正非的采访内容,甚至是每个问题,独立成章的精彩画面,使得整个互联网的热搜和各种平台上,占据了优势的传播态势。
晚上浏览完任正非的采访内容以及记者采访的问题,各种议论那是铺天盖地,特别的热闹,偶尔看了几条媒体的留言,也感觉知道,传统媒体的记者似乎,在这场看国际的采访中,感悟到媒体记者的重要,以及内容目标的核心价值。这和一贯讨要“新闻通稿”和“为什么呀!”、“然后来……”的采访风范,天地之风。
记得一位大媒体的实习生和当地的领导一起吃饭,左一个为什么?右一个为什么?让在座的听着都觉得幼稚和无知,但是,只要给她通稿就行了。基本上没有深度的交流和体验,甚至闹出一些笑话,不一一枚举。
互联网时代,记者这个职业比较尴尬,在人人都是传播介质的时候,互联网的力量尤其显现。使用网红和欲成为网红,也成为一种传播的方向。
当我们在讨论传播方式和传播的内容时,这个时代已经方式千变万化的转变。甚至有些媒体界戏虐说“一条腿惊艳世界的目光!”一位在媒体界工作二十多年的记者,大谈做H5的苦水……
对于一个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科技的发展是世界必然的规律。人与人的交流方式转变,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和世界的交流,也可以用自虐的方式、歌伴舞、搞笑以及逗比的形式,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这种互联网的表现形式,只是人们一大部分人接受和认同的方式,没有什么不好和不对的。只是在平台特殊的环境下,出现的一种表达和诉求的方式,内容的变化促使产生的一种情感宣泄出口而已。
当一部分人认为快手、抖音等平台低俗的时候,这些互联网的表达方式,在没有“通稿的情况下”,以及“搞下去”,并且成为一种时尚和业态。
在抖音、快手等头部短视频平台的强势“洗礼”下,大多数人可能会条件反射,短视频即15秒中传递喜怒哀乐,在超短的时间中创造密集的短期快乐,非常适合移动传播以及填充碎片化时间。
然而,现在的头部短视频平台,不再特意“宣传”短时间带来密集快感这一核心卖点,不再“强化”短视频的概念,而开始把落脚点放在记录与分享美好生活的原创新鲜视频平台。
这也意味着,短视频平台们开始逐步扩充视频内容品类,未来,短视频可能只是平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任何互联网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尤其是内容类产品,固定的套路,很容易就会让用户失去新鲜感。
短视频平台内容从“短”到“长”的背后,其实是对内容的新探索。短视频的优势是,时长适应用户的碎片化使用习惯,硬伤是内容信息量受到限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沉淀,平台内容同质化程度高、多样性不足等问题,也会逐渐暴露出来,用户容易产生观看疲劳。
“短视频+Vlog”模式,即在时长和内容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让更多UGC来丰富内容生态,提升用户体验,不断用新鲜内容让平台换发新的吸引力。(作者:刘晓宁 中国广告长城奖获得者;中国广告实战案例终审评委,资深策划师;专注品牌策划、营销策划30年;新媒体品鉴专家,中央文化干部学院文化新业态研修班学员;甘肃云西部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