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是今年朋友圈最呱的事情,这款手游,影响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一些单位、部门、组织、机构、品牌等,都饿扑而上,围绕这款游戏的场景,做了超越游戏本身的穿越,这些来自互联网的衍生效应,的确吸引着各个层面的族群。
游戏里的青蛙想干嘛就干嘛,确实是“佛系”呱,成功吸引这么多玩家,却未必能证明人们跟“佛系”生活的契合度有多高,更多还是出于跟风,或为了跟朋友有话可说吧?真正“佛系”的人,反应可能是:“什么?有个养蛙的游戏?……哦,等我什么时候有空了再说吧。”
偷菜和养蛙的流行,说明成熟理智的人也有难以抵挡交际圈子的怂恿和暗示的时候。开给“网瘾少年”的“多开拓视野”的药方,对成年人同样有效。打开朋友圈看看……呱还是要有的,有呱说明你的圈子紧跟潮流,但假如放眼望去全是呱,万绿丛中一点红都没有,这其实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可别简单地理解为你也应该养蛙了。
如果对未来有所期待,不想随波逐流被人牵着鼻子走,那便留心塑造自己的圈子吧。多交几个好读书的朋友,暗中屏蔽几个负能量段子手,让身边除了有人养蛙,有人跳跳,有人鸡汤,有人直播答题,也有人读书,有人奋斗,有人在展示更广阔的世界和人生的更多可能。给自己多一些参照和选择,或许就没那么容易身不由己,或者即使被拉进了某个原地打转的圈子,也有更多机会走回人生的慢跑道上。
养蛙的朋友说,你养蛙这个游戏,如果你不打开手机,那么你永远都不知道你的蛙到底在干什么。
你在猜测的同时,或许它还在家里面看书打瞌睡;或许它已经出去背起行囊旅行了;或许它正坐在房间里写一封不具名的信。
这像不像你喜欢一个人的感觉,你会在想,他此时此刻到底在干什么,他有没有和别的女孩在聊天,他有没有其他的暧昧对象呢,或者他是不是在忙啊。
你就会发现它好像没什么套路,做什么事情都好像不能够让你完全掌控,这个小青蛙就好像你喜欢的人那样,它充满了神秘感和不确定性。
情感的传递,和借助传导的方式,给予了主观和肯定,时间是可以分出热闹和沉寂,养蛙的游戏越来越火,养蛙的攻略也上了热搜。
很多人整理出来一套养蛙攻略,比如说幸运草3个小时就会长满,比如说小青蛙带着哪个便当就会很快回来,比如说小青蛙带着哪个便当出门它就会给你寄回来什么样的明信片。
玩久了的朋友就跟我说,当小青蛙的神秘感逐渐消失,这个游戏也就慢慢失去了它原本的趣味。
就好像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你知道做什么他会开心,做什么他会生气,你也知道他所有的优点和缺点,知道对方每一个眼神和动作代表的意思,也清楚他说的每一句话背后隐藏的含义。
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互联网时代,从来不预测未来,而是创造未来。
(作者:刘晓宁 中国广告长城奖获得者;中国广告实战案例终审评委,资深策划师;专注品牌策划、营销策划30年;新媒体品鉴专家,中央文化干部学院文化新业态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