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8/08/18

刘晓宁:土特产如何进行产业赋能

顾名思义,土特产就是有乡土气息的产品,有一定归属感的产品。属于小农业的体系,涵盖农林渔牧各层面。我们在很多的电商平台上和土特产的展示厅,看到的土特产产品都是千篇一律的模样。辣椒之乡、茶叶之乡、板栗之乡、蚕桑之乡、核桃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野生兰花之乡……一个个美名,让地域闻名全国。

然而,因地处山区,有些地方长期面临特产大县卖不出特价、有高产量无高产出的困境。

乡气就是土气,也是很有差异化的,土气也可以为精准扶贫发展产业提气。

现象一、突出品类而不突出品牌。核桃、木耳、土蜂蜜,花菇、羊肚菌、花椒、商标在包装上占很小一点地方,如果不注意,不知道有注册商标。这样的土特产为什么一个模子?原因都是近亲繁殖,相互模仿,设计感几乎没有。一位小地方粮食局的官员,居然要把土特产做成国际化的奢侈品。

现象二、产品属性和包装属性严重不符。有些土特产用原本能带动产业的包装,确用南方的包装材料,把千辛万苦挣来的利润,花费到南方。比如韩国的高丽参包装就是用当地白松木做的小盒子,加一张图纸包裹两枚高丽参。

现象三、产能和需求不匹配。只有100只土鸡,就马上要进行国际化,恨不得把土鸡卖到联合国,这是很不契合实际的想法。

现象四、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基本不懂。即便是参加大型的产品展销会,遇到大宗采购的客户,基本上是抓瞎的。因为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质量和数量没有办法保证,停滞的小体量的产业阶段。

现象五、转移支付和成本转化不明晰。展销和宣传费用和品牌的传播体系,基本不匹配。如何传播品牌?如何的导流?基本不清楚。

现象六、思想束流,不懂流量经济。当政府花大力气引流客流,那些主管旅游、商业、文化等部门的更是手脚忙乱,顾头不顾脚。到外地参观看见人家挂红灯笼,于是乎捯饬上电线杆上都挂上,人家把彩旗变成风车,于是景区合适不合适,一律挂上风车,能不能把当地文化符号提炼一下,自主开发一些视觉符号展示?

现象七、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喜欢搞一些土洋结合的事情,动辄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地方的专家做一个很美好的规划,当地没有很好的执行团队,最终停留在好高骛远的阶段。

现象八、平台化思维不能解决市场问题。在全国电商基本是多如牛毛,一个在品牌网店其维护费用,比实体店都高。电商满地开花,沿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图数量的网店,如果晒一下大数据,自己都觉得可惜。电商的交互性,在有些电商基本没有。(亲,你要不买我的土鸡蛋,你就对不起辛苦的母鸡!蜜蜂很辛苦,就是为你采花的大盗啊!什么乱七八糟的!)

现象九、因地制宜和市场定位如何匹配。如果前些年养殖100尾大鲵,那是很大的经济圈圈。现在如何克服养殖和保护的关系,其次如何做产业的培养?象四川麻辣江团一样,形成美食风尚?光是养殖没有市场的出口,这产业就形不成产业链。

现象十、不能过吧瘾就死,产业需要长效机制!成熟土特产一窝蜂,光讲发展和种植,不考虑市场,在滞销过程中,什么市长、县长代言,这都是作秀,不是市场的做法。试问农民在种植的时候,对于销售渠道、预计价位、市场状态有预测吗?卖不出去找市长、县长,晚啦!

现象十一、华而不实喧哗取宠。过低估计消费者的智商,动辄说这个能治疗三高,那个能让人提高智慧等等,农村的人天天吃,也不过如此。

……类似的现象基本很多,前些时候一位做策划的朋友,向我提起土特产的品牌如何传播,时间很忙,未能当面探讨,挤时间姑且为朋友践诺。

土特产的品牌传播,首先我们要抓住两个最为根本的特点。明确故事的受众人群。在对自己的农产品进行故事化包装时,首先要明确一点,你这个故事主要写给谁看的,是哪个群体。永远不要期望写出一个故事老少通吃,能抓住一个群体的内心,这个故事就足够了。

一是不能忽视土特产本身的人文化故事。相信好多朋友都去过日本、以及中国台湾,这些地方的产品到商品化以后,好多年的历程,就是给你一个瞬间视觉体验,纪录的每个过程和节点,都会让您感受,产品的内涵和人文情怀,从情绪到精神,这样的感受就会感染您,消费这样的产品。作为旅游的随手礼,是很俊美的。数量恰到好处,能够代表一个人交流的情感,这样的载体,就是实现这样的功能。

反之,我们一直在倡导物美价廉,数量包装大,动辄就是大礼包,你如果建议,这样包装能不能小一点,这个不好携带,“没有关系,现在快递很方便,就给你寄过去了!”试想这个客户是想随身携带一点代表情谊的礼物,和朋友一起分享旅途的见闻,并且给朋友一点小礼物,场景化消费,就这样一个不懂文化的建议,这个产品价值荡然无存。

二是不能传统化一条道走到黑,要有翻墙意识。产业衔接其实很简单,在资源上统筹考虑,就能出奇效。当我们在做康养小镇的规划,就必须做产业的创意。具体说来把住这六方面:

原:原生态的环境,要让人有具体的感受,在本原的生态环境下,做一些符合人们身心健康的运动和养生项目,设计挖掘的故事要讲得真诚,只有真诚,才能讲出原汁原味的故事。原产地,就是最好标签。

源:每件物产都有源头,比如说这头猪,黑猪是那座山,那个乡村,那个人喂养的。这家人很善良淳朴,爷爷很固执,每天按时把猪崽赶上山,每回小猪出栏,奶奶都哭啦!了解“黑嘛牛”这个品牌背后的亲情,并希望他们喜欢用这份香的黑猪肉,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乡愁。

缘:这样的东西有稀缺性,消费很讲缘分的,当日就是50件,卖完今天就没有啦!不是买多点,我给你便宜一点。

园:这个方面,很多商家有些醒悟,做了一些采摘摘园,提供包装,置换成品,基地加工很多方式。

元:货卖一张皮。最简单的最直接最明白的记忆点,有分享的价值和渠道。做好上面的几点,就具备了分享的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企业品牌故事的引导。不要象河西的一家粉丝厂,在包装上打上8个®的注册信息,什么都想突出。

我多次讲:卖卖就是在贩卖供需双方的记忆符号。

远:在品牌传播上,不能夜郎自大。比如康县木耳,多少年以来就是一个塑料或者一个压缩包装,有没有想过学习一下中国台湾做一下“木耳露”?再比如兰州有一碗牛肉面,一些专家就恬不知耻说:兰州就是中国面都!陕西人听了用皮带面勒死你!容易造成排斥感。只有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不对称”策略,才能让一个产业走得更远。

作者:刘晓宁 中国广告长城奖获得者;中国广告实战案例终审评委,资深策划师;专注品牌策划、营销策划30年;新媒体品鉴专家,中央文化干部学院文化新业态研修班学员。


相关VR悦读查看更多>>

刘晓宁:白酒的破屏和破局...
白酒要破局,首先要破屏。现在喝酒的人越来越少,究其原因,白酒的消费群体在大幅度萎缩,从一些白酒企业的营销总监、董事长等高管都不喝酒了,甚至有几位还得难以治愈的疾病,就觉得白酒要怎么样破这个健康的格局?...
view more
新社交生态:网络新名词解...
1、能力不行现在叫--小趴菜2、倒闭现在叫--爆雷3、看热闹的人现在叫--吃瓜群众4、追求平淡现在叫--佛系5、打工人现在叫--牛马6、上班现在叫--搬砖7、偷懒现在叫--摸鱼8、上班累了现在叫--一身班味9、被吸引了现在叫-...
view more
翻转课堂丨10类被永久符号...
当下正在整顿这10类现象,一旦发现可能会被永久封号。一、直播间长时间挂机或者录屏,言论者封号。二、在直播间吃香蕉黄瓜等,容易被系统识别为低俗诱惑,一旦发现很有可能封号。三、直播间出现电话广告LOGO,严...
view more
品牌体系:在新消费模式下...
在平台内容充斥视觉空间之际,大量的时间成本,被端口竞争粉碎。因此,碎片化的信息,同样也给品牌的传播和体系的搭建,尤其在传播的渠道上,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品牌体系在新消费模式下如何搭建?这个问题...
view more
刘晓宁:B面、图文、短剧...
在传播的时代,传播的方式很必然的。内容平台归根到底,是一种在时间空间内,包含短视频、直播,也包含图文。任何一种内容体裁都不能概括这些平台,所以,改变是常态。内容平台的本质是人,其实视觉化的表达方式,也...
view more
刘晓宁:吃饭在悄悄改变!...
我们一些小企业和一些主管部门惶惶然“空穴来风”表演,然而,那些企业只是认为自己的消费洞察模式。一旦消费模式改变以后,你的商业模式便不灵光了。疫情时代,那么我们的对手或者敌人是谁?你能不能说清楚?疫情改...
view more
刘晓宁:中小民营企业的产...
“不做等死。做了是找死!”这就是疫情下,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的囧境!那么中小民营企业销售为什么太弱?1,产品没有竞争力。产品属性主要是同质化产品,价值消费洞察没有做精准的研判,纯属自以为是的意识,把自己的定...
view more
刘晓宁:只有放弃才能学习...
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组合,也是量变到质变的前端区间。在执行和实施的过程中,有不断试错和纠偏的特质。尤其是作为企业家来说,就是要和一般的人不一样。现在只能出一些所谓的商人,能够在某某行业中,有顶尖思维的...
view more
刘晓宁:当下情网两个字...
为情所控,还是为网所困?疫情期间,为情所控。后疫情是目前中小企业面对的主要问题。中小型企业即将在需要和不需要中,逐渐消失。中国的未来,不再是创业的时代,而是整合和并购的时代,在直接一点就是收割的时代。...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