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3/04/13

连珠成串 |甘肃乡村旅游的之路

编者按: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是中国经济信息社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编制的国内首支省域乡村旅游大数据指数,是数字工具推动乡村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尝试。指数对甘肃乡村旅游市场热度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数据分析,旨在反映甘肃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为查找短板、分析原因和平衡资源的发展提供抓手。

康县作为新华指数发布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的发布地,进一步佐证了康县经验,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

经过大力开发和建设,分散于甘肃各地的美丽乡村连珠成串、整体发力,共同走出一条具有家国情怀本色、田园牧歌底色、民营民富亮色、人间烟火气色的熠熠发光之路,全面开启甘肃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飞机降落在甘肃成县,出机场的时候回头看,一座小小的航站楼矗立在群山环抱之中。今年的春天来得稍微有点晚,山间只有水墨画般若有若无的淡绿、淡粉、淡红,然而不到半个月之后,这里很快就会被油画般的浓墨重彩染透,一片姹紫嫣红。

“以前我们从兰州过来怎么也得走上两天。没有火车,山路崎岖,开车进山都不方便。山里面的人要出来探亲,带上当地特产蜜桔,又沉又不好保存,很费劲的,但是现在好多了。”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张新新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汽车正好经过正在修建的高速路。

上一秒还在感慨无缘体会“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的慢速车马山间游模式,下一秒就觉得汽车还是跑快一些吧,因为更好的风景藏在更深处的山沟里。甘肃陇南的康县、文县、成县、礼县、徽县、宕昌县、两当县……这些县城的古老村落,仿佛仙人的珍珠项链断了线,不小心洒落人间,零零星星散在山水之间,散发出让人惊叹的美丽,等着世人去发现。但是如何发现?那些盘旋在村落附近、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以及被劈开的山、正在贯穿的山间隧道,给出了部分答案。

前面就到了康县,别看是个小县城,基础设施很好,旁边的村子也都是这样。甘肃的乡村建设是整体规划的,不是说某一两个乡村建的特别好、特别突出,而是整体质量都提高。”张新新介绍说。

图片来源:新华指数  胡蓉摄

全域一盘棋理念,康县是其中一粒关键落子,它的探索和成功也是甘肃诸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生动写照。

康县,位于甘肃、四川、陕西三省交界地带,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达66.7%,素有“陇上江南”、“陇上西双版纳”之称,自然风景独特迷人。

2020年12月,甘肃省政府、农业农村部、世界旅游联盟、法国“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联盟联合在康县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从此,这里就成为永久性会址所在地。

“以前人们一提甘肃,就以为是大漠戈壁、沙漠驼铃,这种印象太刻板了。你们是不是想不到喝的茶就是我们康县阳坝这里的茶园产的?这可是我们的特产之一。”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规划与乡村旅游处处长王治纲说。

何止茶园,在陇南乡村的街道上行走,路两边还能看见成排的棕榈树,这与印象中的苍茫荒凉的大漠边关景象实在是相去甚远。

这里如江南般的好山好水好资源,诞生出了因山水而兴盛的美丽产业、美丽经济,也成为甘肃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甘肃各处乡村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好这些山水,保留传统村落形态,在村庄布局上依山就势、与水为邻、错落有致,不搞大拆大建、搬迁集中、整齐划一,不砍树、不埋泉、不挪石、不毁草,不断加强乡村风貌和乡音乡愁传承,着力保护古村、古街、古楼、古坊,复原醋坊、酒坊、豆腐坊、水磨坊、挂面坊等传统技艺作坊,原汁原味呈现人们心中对乡村最古朴的味道。一村一景、一户一品,曾经困扰乡村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沉睡”的资源被相继盘活,乡村经济活力被渐次激发,人们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城镇化,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了融合发展。

以康县在多年发展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来概括,就是:建设美丽乡村不是简单的村庄整治和环境改善,而是对乡村进行整体化建设和品牌化经营,不仅让乡村环境美起来,还能催生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美丽乡村有产业、有就业,让农民群众有活干、有收入,实现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有机统一。

图片来源:新华指数  胡蓉摄

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社和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推出的《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2022)》数据,2022年甘肃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达8938.34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约265.47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70.19 % 和78.08 %,显著高于国内旅游的整体恢复水平;2022年市场消费潜力指数月均值为 101.83 点,逆势同比增长3.11%,较 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前增长10.85%,展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劲韧性。

疲于都市生活的人们,在经历了疫情之后重新燃起“诗与远方”的热情,而地形狭长、风情万种的甘肃也一扫人们心目中去河西欣赏“大漠孤烟直”的固有旅行定势,转而向南,在山野间体味小桥流水和炊烟唤起的淡淡乡愁。去乡村、住民宿,已成为甘肃省内外游客停留和消费的首选地。截至2023年2月,全省44个村、6个镇被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家民宿创建为国家甲级旅游民宿,2家民宿创建为国家乙级旅游民宿。

经过大力开发和建设,分散于甘肃各地的美丽乡村连珠成串、整体发力,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独一无二的人文遗产、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独树一帜的红色文化,共同走出一条具有家国情怀本色、田园牧歌底色、民营民富亮色、人间烟火气色的熠熠发光之路,全面开启甘肃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华财经记者:胡蓉   编辑:也很美)


分享圈内圈外查看更多>>

31

2025/03
AI甘肃丨口碑反噬:她不是速效...
网红救景区?一场流量狂欢下的文旅泡沫与价值迷失!甘肃某景区邀请三流演员穿着夸张服饰,在镜头前“学习”当地民俗舞蹈,口号式...
view more

23

2025/01
爆品丨护肝,就是爱自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护肝解酒产品也应运而生,在解酒类产品市场上,比较安全和健康的就是含食...
view more

15

2025/01
观点丨薛蕾:县域发展竞争中不断...
2024年,是红古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常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view more

13

2025/01
悦红古丨红古如何红起来?...
编者按:探讨红古区如何将丰富的文旅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分析文旅融合的关键要素和成功案例。红古区在文旅融合的过...
view more

13

2025/01
悦红古丨中华第一龙回归记...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兰州周边地区相继发现大量恐龙化石和遗迹,人们对恐龙的关注和热爱也日益高涨。马门溪龙的归来,不仅是对海...
view more

09

2025/01
悦红古丨享堂峡:人文与文旅价值...
编者按:随着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享堂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未来,红古区将继续深入挖掘享堂峡的人文故事和自然景观...
view more

08

2025/01
悦红古丨红古川:兰西黄金驿站的...
编者按:我们一起分析红古区如何从传统的农业区转型为旅游热点地区,探讨“兰西黄金驿站”旅游定位的提出背景、实施策略及成效。...
view more

08

2025/01
悦红古丨红古冬季旅游:淡季不淡...
编者按:结合甘肃文旅“淡季不淡,冬季不冷”的号召,介绍红古区冬季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如温泉、室内参观、手工艺制作项目等,...
view more

06

2025/01
悦红古丨窑街玉雕:匠心独运的玉...
编者按:讲述红古玉雕的历史渊源、技艺传承及市场价值,展示玉雕作品,探讨玉雕产业与文旅融合的路径。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玉雕...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