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5/03/31

AI甘肃丨口碑反噬:她不是速效救心丸

网红救景区?一场流量狂欢下的文旅泡沫与价值迷失!甘肃某景区邀请三流演员穿着夸张服饰,在镜头前“学习”当地民俗舞蹈,口号式地高喊“欢迎光临”,这种荒诞场景已成为中国文旅市场的缩影——当网红、名人、大咖成为景区营销的“速效救心丸”,其背后折射的不仅是流量焦虑,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价值、消费逻辑与治理能力的深层危机。
一、“救场”逻辑:流量饥渴与政绩冲动的合谋
短效流量陷阱,网红与景区的联姻本质是“数据至上主义”的产物。厚街工业旅游景点借脱口秀演员傅首尔的幽默表演,实现客流量增长20%,但这种“明星+段子”的模式,让游客聚焦于网红个人而非文化内核。正如某景区负责人坦言:“领导要的是国庆黄金周数据亮眼,至于游客是否了解非遗工艺,没人关心。”  
政绩速成心态,地方政府将网红营销视为“文旅KPI”的捷径。武山水帘洞景区邀请网红主播集体打卡,通过短视频平台制造“西北秋色爆款”,却未同步提升配套设施。这种“重传播轻体验”的策略,暴露了行政考核体系对“即时可见成果”的病态追求。
消费画像的错位,网红营销瞄准的是“打卡式游客”——他们追求社交平台的点赞数而非深度体验。阳朔某高端民宿借《中餐厅》明星效应吸引粉丝入住,但实际服务与宣传落差巨大,形成“一次性消费”困局。数据显示,这类游客的人均消费仅为深度游群体的1/3。
二、文化异化:从“在地性”消解到表演性狂欢
民俗的戏谑化改造,甘肃景区将传统旋鼓舞简化为“又跳又喊”的滑稽表演,实质是将文化遗产降维为娱乐道具。类似案例屡见不鲜:福建杨家溪人工制造“晨雾”营造仙境效果,河南某景区用棉花冒充雪景,这种“伪民俗”生产链,正在消解传统文化的严肃性与真实性。
体验的碎片化重构,网红营销擅长制造“15秒高潮”——重庆洪崖洞因酷似《千与千寻》场景爆红,游客排队两小时只为拍摄同款夜景,却无人探究其吊脚楼建筑的历史脉络。当旅游沦为“拍照-修图-发圈”的标准化流程,文化认知便被压缩成社交货币的附属品。
权力的视觉规训,景区管理者通过网红设定“正确打卡姿势”:龙庆峡冰灯节要求游客在指定冰雕前比心,西安大唐不夜城规定与“盛唐密盒”演员互动的台词模板。这种“导演式旅游”剥夺了游客的自主探索权,将公共空间异化为权力主导的表演剧场。
三、治理困局:从“数据泡沫”到系统性风险。

生态代价的转嫁,网红经济催生“透支性开发”:郴州小东江因游客暴增导致垃圾处理系统崩溃,龙脊梯田为扩建观景台破坏百年农耕系统。当“流量至上”成为共识,环境保护便沦为可牺牲的成本。
服务能力的坍塌,北帝山景区因短视频爆红后,出现“排队三小时登山”的混乱,暴露接待能力的致命短板。管理者将资源集中于营销而非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本质是本末倒置的短视行为。
口碑反噬的隐患,过度美化的“卖家秀”与骨感的“买家秀”形成强烈反差。惠州某海滨景区打着“东方马尔代夫”旗号,实际提供简陋帐篷与浑浊海水,差评率高达78%。这种信任透支正在摧毁文旅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四、破局路径:超越流量迷信的价值重构
从“造景”到“育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无语佛”表情包走红启示我们:真正的文化传播应激发公众自主解读,而非强行灌输。景区可搭建“二创平台”,鼓励游客发掘非官方叙事,如重庆“口吞单轨”创意拍摄点的民间智慧。
从“网红”到“长红”,贵州榕江“村超”的爆火并非偶然,其背后是30年民间足球文化的积淀与新媒体营销的精准嫁接。这说明,只有根植于真实的地方文脉,流量才能转化为持久生命力。
从“管控”到“共治”,需建立“政府-企业-居民-游客”四方协同机制:政府负责生态红线与文化遗产保护,企业开发深度体验产品,原住民参与文化阐释,游客监督服务质量。敦煌莫高窟的“预约制+专业讲解”模式,正是平衡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流量浪潮中重拾文旅的“人本主义”。当景区将网红视为救命稻草时,或许该反思:文旅的本质应是人与土地、历史的真诚对话,而非数据报表上的冰冷数字。甘肃某景区演员的滑稽表演,恰似这个时代的隐喻——我们在流量狂欢中迷失了文化敬畏,用虚假的热闹掩盖精神的贫瘠。唯有让游客从“被规训的观看者”回归“自由的探索者”,让文化从“表演素材”升华为“精神滋养”,文旅产业才能真正跨越泡沫,抵达可持续发展的彼岸。(作者:介一)

分享圈内圈外查看更多>>

23

2025/01
爆品丨护肝,就是爱自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护肝解酒产品也应运而生,在解酒类产品市场上,比较安全和健康的就是含食...
view more

15

2025/01
观点丨薛蕾:县域发展竞争中不断...
2024年,是红古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常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view more

13

2025/01
悦红古丨红古如何红起来?...
编者按:探讨红古区如何将丰富的文旅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分析文旅融合的关键要素和成功案例。红古区在文旅融合的过...
view more

13

2025/01
悦红古丨中华第一龙回归记...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兰州周边地区相继发现大量恐龙化石和遗迹,人们对恐龙的关注和热爱也日益高涨。马门溪龙的归来,不仅是对海...
view more

09

2025/01
悦红古丨享堂峡:人文与文旅价值...
编者按:随着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享堂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未来,红古区将继续深入挖掘享堂峡的人文故事和自然景观...
view more

08

2025/01
悦红古丨红古川:兰西黄金驿站的...
编者按:我们一起分析红古区如何从传统的农业区转型为旅游热点地区,探讨“兰西黄金驿站”旅游定位的提出背景、实施策略及成效。...
view more

08

2025/01
悦红古丨红古冬季旅游:淡季不淡...
编者按:结合甘肃文旅“淡季不淡,冬季不冷”的号召,介绍红古区冬季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如温泉、室内参观、手工艺制作项目等,...
view more

06

2025/01
悦红古丨窑街玉雕:匠心独运的玉...
编者按:讲述红古玉雕的历史渊源、技艺传承及市场价值,展示玉雕作品,探讨玉雕产业与文旅融合的路径。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玉雕...
view more

05

2025/01
悦红古丨彩陶与黑陶:双璧生辉的...
编者按:介绍河湟彩陶和红古黑陶的制作工艺、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探讨如何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让这些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在广袤的...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