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火了,共享单车现在也火了,成了投资人追捧的风口。众所周知,共享单车与专车,它们面对的用户群与用户通勤需求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决人们出行的要求。 看看他们的定位,滴滴定位的是出行市场网约车平台,共享单车定位的是短途出行。而且从当前来看,都是解决上下班通勤的刚需。 据早前有报告指出,地铁站/车站与目的地之间的通勤是用户使用共享单车频率最高的出行场景,61.3%的用户单次骑行距离在三千米以内。因此,共享单车与专车,它们面对的用户群与用户通勤需求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长途和短途的差别。 用户选择滴滴,是因为滴滴能作为公交、地铁、出租车之外的一种补充,之所以说补充,是因为当普通用户在前面三种出行方式没有太大的困难或者非高峰期打的挥手即停非常便利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前者,在高峰期打不到出租车、公交地铁拥挤的情况下,会选择呼叫网约车。
网约车在享受共享红利的同时,也有他们的一担忧。现在用单车短途出行频率增加,体现出共享单车对于消费者主动的短途出行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那么这能否说明,在没有共享单车出现之前,它们中许多人原本会是属于滴滴的用户呢?这也是滴滴投资ofo弥补其现有业务的缺口的重要原因。 市场经济下,在于创新,在于共享共赢,但在共享的风口下,网约车和共享单并不是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他们其实也还有许多发展的瓶颈和竞争对手。 共享单车未来颠覆效应决定于当前的单车租赁公司,能否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化解未来持续投放车辆,所带来的成本与现金流、资金链危机,能否通过商业模式与更好的技术结合起来建立壁垒,真正发挥闲置资源分享使用、满足公众利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作用。
而以滴滴为主的网约车的隐忧却在于当前网约车司机有钱赚,市民出行性价比高的红利风口正在过去,而用户短途出行对于共享单车的习惯性选择与用户的跟风从众效应正在形成,加之共享单车由于市场热度带来的网络效应、规模效应以及入口效应也会对滴滴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影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它的这种用户入口效应与规模效应也可以视为在蚕食与瓜分原本属于滴滴的用户群、市场份额甚至盈利规模,滴滴应该对此感到焦虑并有所改变与行动。
对网约车来讲,最要命的是政府的一些政策导向,对于网约车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随着《网约车管理办法》的出台,网约车的发展遭遇了困境,由于各地不一的网约车新政,让国内的滴滴等网约车发展陷入了困境,本以为可以革掉出租车命的滴滴,不得不联合出租车实现共同发展。 本来联合发展,齐头并进是最好不过的经营“合作”模式,但是共享经济下一匹新的黑马跳了出来——共享汽车。 谁被谁革命掉,现在谁也说不清,但未必不可能会由共享汽车来完成,甚至将网约车一并收拾掉。
共享汽车,曾经备受推崇、资本涌至,也曾经遭遇瓶颈、万马齐喑。如今,这个市场的回暖迹象,突然再次出现。有人说,这是共享汽车迎来第二春,这话是否说早了? 这样说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背靠大树好乘凉,共享汽车是明确得到多部门鼓励发展的出行方式。
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8月8日印发《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鼓励“分时租赁”新模式,也就是共享汽车的发展。这意味着,共享汽车迎来新的发展关口。 也就是说,共享汽车一出现就受到政府的特殊待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在于共享汽车出现,可以减少城市汽车保有量,一旦共享汽车完善之后,很多用户可能会因共享汽车的存在而不再购买汽车,这样一来就能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以及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是共享汽车多数都是小型纯电动汽车,这些汽车是绿色无污染的,符合大城市环境保护要求,自然得到支持。
其次,网约车以及出租车都面临改革。例如国内多数城市对于网约车的发展都控制较严,从网约车司机申请资格证上就可以看出,网约车资格证考试试题层出不穷,导致司机过关率很低。 相对于滴滴等网约车而言,使用共享汽车更为方便,因为共享汽车无须等待,开车就走,在驾驶距离跨度上也更自由些,无论是外出游玩还是市区内代步都可以。 而在价格上,共享汽车也是按照“公里+时间”的计费模式,多数都是1.5元/KM+0.15元/min,如果按照这样的价格,在没有补贴的情况,其使用起来比滴滴等网约车更为便宜。
共享汽车综合优势在于,方便、快捷,部分共享汽车让人出行更有“面子”。例如部分城市共享汽车都是采用奔驰Smart车型,在沈阳上线的共享汽车都是宝马3系,无论是哪种车型,其收费标准都是一样,用户自然倾向于更有面子的车型。 最重要一点是,共享汽车更适合用户长途使用。对于那些没有车的家庭而言,共享汽车的存在,满足了其周末或者假期进行长途旅行的需求。
共享汽车未来到底会怎么样呢? 据交通运输部深化出租汽车改革专家介绍,从目前来看,国内机场、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的共享汽车业务量还远远不够。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现在共享汽车的数量还仅在千位数,未来将有十倍、甚至于百倍的发展潜力,整个行业还处在起步期。 共享汽车、网约车、共享单车谁的优势更为明显,我们试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