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惊人的事实:80%的国内文旅正在断崖式下跌,二八法则正在应验。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大部分中小景区业绩和客流惨淡,有些甚至同比腰斩,就连一辈子总要来一次的那些大景区,业绩只是勉强持平。
比如黄山,客流量超20万,同比去年春节的20.8万,并没有太多不同。
但问题是,像安徽黄山九华山这些头部,明明去年倾斜了更多的重视度和营销费用,但客流量和复购率,也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看似像个谜,其实不稀奇!
那么,当下的文旅景区,仅仅是开一个招商会和在异地进行推荐,就能解决游客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你说你自己好,纯属自娱自乐。并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而是要让游客说你好,没有差异化的传播思维,仅仅是自我陶醉,自以为是。
二八法则是指20%的头部文旅,吃掉了80%的客流和营收。
马太效应让两极分化明显,你做的越好,给你的就越多。
你不好,就连你本来不多的部分也会被抢走,你可以继续臃肿的运营刻板,但老百姓不会原地等你给你饭碗。
就像电影从业者抱怨行业不景气,归咎于老百姓被短视频短剧带偏了,没人会有耐心走进电影院,但这个神奇的小孩哪吒,却用好内容好情感。最终让口碑营收赚的盆满钵满,绝大多数创业者也在抱怨内卷和环境。
这些词成了弱者的安慰剂,强者全当在看戏,马云说不是实体经济不好,是你家的实体经济不好。
80%的景区都被游客抱怨服务差、同质化,千篇一律的古镇,恒古不变的温泉,粗制滥造的人工,随意抄袭的网红物料。
当下一些4A级的景区,就是一个普遍的感受:
都有游客服务中心,但没啥服务!
都有山山水水,让游客废腿!
都有历史故事,让导游废废嘴!
也不是不想改变,比如免了门票,觉得会有疗效,结果二消都没有!
人满为患,体验更烂,出力不讨好,口碑像根草。
另外 20%的景区整改,先做品牌印象差异化运营,再做服务的标准化;反而更有底气收门票,因为来了就不曾后悔。
老百姓不仅心甘情愿掏了钱,还会说声谢谢你!
因为消费者要的不是贵不贵,而是值不值。
人性的本质不是喜欢便宜货,而是喜欢占便宜!
运营的本质不是要表达你,而是要帮消费者表达他自己!
所以:
国内20%的文旅能赚到总排面80%的钱,那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做对了战略上的差异定位,和战术上的运营细节。
做对了马克思说的:“消费并不是动力的再生产,而是对人性的一种恢复。”
追求真实和尊重的许昌的胖东来,打造更像动物世界的红山动物园。
用戏剧内容打造江南水乡的乌镇;孤独又自由的阿那亚;一点就燃的贵州村BA;头戴簪貌美如花的泉州;都是先做了自己,再帮用户表达自己,这里的自己不是一定最好的。
而是更不同的小年轻人,只帮消费和文旅企业打造品牌差异化。
帮别人做出差异,就是我们的差异,希望消费创业文旅商业,都能重仓自己的差异,创造商业的奇迹!
面对一个精湛内卷不稳定的世界,景区要坚定地勇敢地建立自己的差异化,提升自己的独特性,去追逐别人,真的是个人间下下策。(编辑: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