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有没有创意?有!
当然有,你看穿衣很少的飞天女人、满满的牛肉面味道、兰大学人的雪糕和月饼、特别是省博的绿马、以及兰州人骄傲的黄河母亲、两山雄歭,大河汤汤,立分成为南北两岸----穿城而过。
站在高高的黄河楼上,思古怀今,原来的望河楼,淹没在兰州百年回首的感叹之中,唐朝边塞诗人岑参,面对涛涛大河,沉浸前途的无奈和渺茫。双双愁泪沉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在岑参所处的时代,恰逢朝廷重视军功,对于边关的将士也是大力封赏。
那一夜,夜高风急,一行人马朝洮河而去,他们再也没有踏入黄河两岸!岑参,一个两赴边关的追梦人,一个传奇的边塞诗人。斯人已逝,但他在边塞留下的诗篇成为了流传永久的绝唱。
于是在阿干镇这条河沟中,有了一条商贾的通道,茶叶和河西的战马,延绵不歇。
这里是河谷的一片洼地,南北两山倾泻而下的泥沙,殷实了兰州的地盘。
这是一片河滩上的人居和集市、交集的贸易货站,码头的停顿,和一场吆喝的酒曲,喊出来的酒幌,连在一起,和他们一起晾晒的还有,凉面的摊子、零散的瓜果、以及被吹得胀胀的牛羊皮囊。。。。。
一阵阵带着泥腥味的河水味道,飘过了。
这座成为的过去就这样过去了,没有人现在再去想。
没有什么原因,说清楚这座城市到底是什么特征,众人的视觉,犹如万点流星,这座城市有万千不同的感受,没有特点,难道是特点?
于是,有人试图要为这座城市定位,为这座城市起个名,取个字。
这方面很多,也多为学人,立牌众意,为这座城市披上羊皮和牛皮!好端端的城市,有了野味和野性,好像兰州的人,每人都提着一把亮晃晃刀子,走向牛羊!于是,感觉猪越来越多,其实不是这回事情儿,兰州也是吃青菜猪肉馅的饺子的。
兰州人,真的有智慧的。如果想出“把甘肃的土豆,在不同是时间,分别叫马铃薯、洋芋、土豆,煮在北上广的肉锅里,肉留下,洋芋端回来”作为一种创意,那这个人一定是兰州的。
我们在说说牛肉面,就是一个懒惰不做家庭早点的习俗下,牛肉面成为兰州人的早餐仪式。
这种荣耀,让甘肃混在央视的主持人,在全国的媒体平台上鼓吹,把思念家乡的乡愁,换成一碗牛肉面。于是,牛肉面甲天下,不说牛肉面不好吃就不是兰州人一样,这是一种风向,会蔓延成为一种思维,就像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傻一样。
一张张面孔,疫情期间,牛肉面成为兰州城市符号,封控在家里,不得出门,于是,牛肉面成为兰州人向往正常生活的城市烟火气。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赞美牛肉面,给兰州人的心灵,带来的慰藉,尤其在一起吃面的时候,来个肉蛋双飞,简直比收到茅台还让人陶醉。
一位领导说,就是一位小朋友陪着他在农民巷吃一个凉面,他很高兴,就批给小朋友一个项目;每每和这位兄弟相遇,凉面情节都成为了“一段高情商”的商务佳话!
除了铜奔马毛绒玩具以外,精致的飞天书签、敦煌壁画藻井花造型胸针、可互动的“小飞飞”AR系列、“幻灵煌”九色鹿系列、兰州太平鼓IP系列……琳琅满目的甘肃特色文创产品既承载历史、古朴典雅,又紧跟潮流、时尚美观,掌握了文创产业发展的流量密码,成为我省厚重历史文化的传递者和“代言人”。
甘肃的文化符号,很多的文化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角度解读,作为围观者和众多看客。创作者希望他创作的“有点神经质的绿马”成为甘肃的代言,这样的变形和夸张,一改萌萌的文创特色,走二杠之路,不能不说,我们兰州的洋芋,挤上些牙膏是苹果的味道!那么,甘肃的洋芋,放在北上广的锅里,那是肉肉的味道!甘肃的腾飞出路在哪?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
小评: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和修行。方向是未来的设想,前行才是目标的希望。(作者:介一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