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化,人性也在进步。
读者”没有读者了,“亚洲第一期刊”的离开来不及说再见。
虽说这个人手一部手机的年代,纸媒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但上面的消息还是让人心痛。
很多人对读者这本国民的心灵鸡汤,舍不得在搬家时仍下的《读者文摘》和《读者》。
从83年到2007年,对于早期的《读者文摘》,它是美文汇集的畅销刊物,很多人也是忠实的粉丝和读者。很多人甚至会把杂志上面的美文再在自己的读书札记里抄一遍!
后来因为和美国《读者文摘》的同名版权问题改名为《读者》,杂志的畅销和影响力有增无减。高峰期它竟然改成了“半月刊”,挣钱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曾几何时,《读者》在中国杂志期刊界堪称神话,杂志月发行量长期雄踞中国期刊发行量首位,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行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什么时候资本开始进入《读者》的,这类资讯没有来得及关心,就如同我们不记得何时不再买《读者》和看《读者》一样,时代变了,每个人都在变。不要说是时代抛弃了《读者》还是《读者》抛弃了自己,在汹涌的变局大潮中谁都会变得无能为力!
还好,《读者》已老,但《读者》还在。也许它需要反思和需要重生。而我需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它。
我们在小屏为主要客户端的时代,从传播的素材模式上说,场景感的短视频更加收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视频怎样做才能有高评论量,成为热搜视频?
视频的评论量是视频获得高关注度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评论=流量+参与感+情感。
我们试图要引起观众用户(这里指目标受众)的评论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或者角度出发,提高参与感,激发用户的情感。
首先要积极互动,有回有应。其次可以放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误和瑕疵,引导用户点击评论和吐槽。再次,在拍摄上结合视频的素材,利用肢体语言,引导观众评论。四是后期可以用一些贴纸和音效,指向评论,并搭配文字的引导。
短视频有自己独有的素材模块:事件(时间、地点、主人公、以及环境)+阻碍(出现不能让受众直接感受的场景以及突然出现的一些状况)+转折(有了新的发现、对话、目的、以及描述接下要做的事情)+感悟(达到或者实现了目的以及完成自己设定的过程之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自己感动获得的社会和交互的感悟,接下进行分享,一段非常能引起共鸣的话)。
我们通过收藏和分享自己和大家比较喜欢的社会化内容素材时,引发的是对事件的公知和认同,当然这也需要一些社会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的经历,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才能感知到这些内容的喜欢和不喜欢。比如,如何事情只要说实话,都有原谅的可能,但是要是撒谎,性质就变了,不怕你骗我,就怕你骗不了我。
在比如,一直犯错误的人,没有错,一直原谅的人才有病。要是你什么都能原谅,那么你的经历全都是活该。
当然,这些人生感悟和处世智慧,也是可以找到对标的账号,形成一种思维的思维格式。(作者:刘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