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车上颠簸,浏览微信,从家乡一文旅公号上发现,一篇描写文人的文章。匆匆忙忙一扫而过。但是杨清军老师的那几幅画,老是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画面就是挥之不去。
于是,再次把这篇文章细致地读了一遍,才感受到杨清军老师的朋友对他的评价。
依我看来,大凡在艺术和创作领域,有成就和造诣的,往往是耐得住寂寞和经得住时光雕琢的人。
对于杨清军老师,也是由于故乡的情节,使得我曾多次盘桓于县城,闻香识途,在其画室,感受到时间和灵动结合创作的画作。
很长很长的藤蔓,不是一幅完成的画作,让我看来,这幅画搁置很久了。
窗口的一盆吊篮,依旧泛着绿油油的光,在茶香和墨香中,任聊天的声音和阳光肆意,这次我们聊了康县的茶马古道,聊了杨清军老师的家乡,也聊了那些年意气风发的学习时光,和在北京深造的一些见闻和感受。
其作品,亦是没有机会欣赏。
他是一位很有艺术底蕴和修为的画家,看得出那固执的劲头,或许在某天他就会放下一切匆忙的活介,毅然决然地拿起画笔,用一丝一毫的笔峰,描绘他心中的光景。或是阳光,或是雨后,或是在一隅的小景,或是一眼的泪流……
了解一个人其实很难,尤其是有艺术修养的人,他们也养成的内敛的习惯,有思考,言语如惜墨,在观察和交往中,慢慢地知道,和视界的看法,以及审视事物的角度。
这是一方青山绿水,然而他的行迹却是深思着,人和一花一景的另外的一种意境。
看他的作品,不是大写意的做派,而是在构思中,叠加构思,形成立体的解读面,这个平面和空间的链接,使我们对他的作品,有了一种理解和认识。
交流和做事是实在的,无絮絮叨叨的呈现和表达,在朴实中寻找宁静,深度在他的心间。
小山城里,纵观创意,留恋文化,点点滴滴的累积,起于心智,跃然于纸上,这是一幅摒弃世俗之作。
他的一些足迹:
杨清军,1966年2月生,大专学历,曾任康县文化馆副馆长、康县书画院院长,现任康县博物馆馆长,善工笔花鸟。甘肃省美协会员,陇南市美协副主席,康县美协副主席。
2007年5月,画作《破碎与永恒》获首届陇南文艺奖铜奖;
2008年9月,《青花瓷韵》获第二届陇南文艺奖美术类银奖;
2017年《蓝蜻蜓》入选第三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8年《中国制造.芯》获2018“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工笔)作品展入会资格;2018年《筑梦青春》入选2018“翰墨神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真水无香》入选国风盛典——首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8年《中国制造》获大潮起珠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入会资格。
(文/小城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