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5/03/16

让文旅项目变驾校的荒诞剧谢幕

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与“跑项争资”之间的选择困境,本质上是地方治理中短期政绩冲动与长期发展需求的矛盾。这一矛盾背后折射出官员晋升机制、资源分配逻辑和县域发展生态的结构性缺陷。以下从问题本质、制度症结和破局路径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问题本质:两种发展路径的“利益—风险”失衡

1. 招商引资的“长痛” 

优势:引入外部资本可激活本地产业链,创造就业与税收,形成可持续增长动力。 

痛点:需长期投入营商环境建设(土地整理、审批改革、产业配套),成果滞后于官员任期,且存在市场风险(企业违约、产业波动)。 

2. 向上争资的“短爽”

优势:上级项目(如专项债、转移支付)资金到位快、政策风险低,能快速完成固投指标,为官员晋升积累“显性政绩”。 

痛点:项目与本地需求易脱节(如重复建设的产业园、闲置文旅设施),留下债务包袱与烂尾工程。

二、制度症结:官员行为扭曲的三大根源

1. “政治锦标赛”下的时间贴现率畸高

县域主官平均任期不足3年(如陕西2022年统计为2.8年),而文旅项目回报周期普遍超过5年。官员理性选择“争资立项—开工仪式—调离甩锅”策略,用“物理存在”的项目换取晋升筹码。

2. “否决权继承”导致的政策断裂

新任领导为凸显政绩,惯于否定前任项目:某西北县10年内换了5任书记,同一块文旅用地先后被规划为恐龙乐园、民俗小镇、红色教育基地,最终沦为驾校训练场。这种“人走政息”循环使县域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陷阱。

3. “软约束”问责机制失效 

当前对烂尾项目的追责多停留在“程序合规性”层面(如招投标是否合法),却鲜少追究“决策科学性”责任(如文旅项目客流量预测造假)。某县花费2亿建设的“古镇”年均游客不足1万人,决策者却已升任副市长。

三、破局路径:构建“责任—利益”捆绑的新型治理框架

(一)刚性约束:用“项目终身追责制”替代“职务调整解套制”

1. 建立“决策指纹”溯源机制 

对重大项目实施“决策签名备案”,明确书记、县长、部门负责人的具体责任(如招商承诺书签字人需对投资真实性负责)。 

案例参考:浙江推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溯”,某开发区主任因招商引进“伪高新企业”被追责,即便已调离岗位5年。

2. 实行“离任审计+滞后追责”

官员调任前需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在任项目进行“存活率评估”,若项目在3年内失败,启动责任倒查。 

工具创新:利用区块链技术固化招商承诺、土地出让条款,防止继任者篡改协议推诿责任。

(二)柔性激励:以“政治期权”化解“任期悖论”

1. 试点“跨任期积分制” 

将项目投产5年后的税收、就业数据按一定比例折算为原主官晋升积分。如云南某县对离任书记保留20%的GDP增长考核权重,促使其在任期内拒绝“高水分的文旅地产项目”。

2. 设立“战略项目特别晋升通道”

对真正推动县域转型升级的官员(如引进新能源头部企业),即使任期未满也可破格提拔,但需签订“后续督导承诺书”。重庆对引进宁德时代的区县主官实行“离岗不离责”跟踪考核。

(三)生态重构:从“零和博弈”到“代际共治”

1. 推行“县域发展代际公约” 

由上级人大牵头,要求连续三届党委政府签订《重点产业延续发展协议》,确保文旅、农业等长周期项目不受换届影响。贵州“茶产业三十年规划”即通过地方立法固化,历任书记不得擅自变更种植区。

2. 构建“项目遗产评价体系” 

建立县域项目历史数据库,新任领导对前任项目的优化升级(如烂尾楼改造为物流中心)可获得额外政绩加分,抑制“另起炉灶”冲动。江苏某市将“存量项目盘活率”纳入考核,使继任者主动对接前任资源。

四、深层反思:县域需要“去人格化”制度设计

县域经济困局的根本,在于将发展命运过度系于主官个人仕途。真正可持续的出路,是通过制度刚性约束官员短视行为(如终身追责),通过**评价体系改革**重塑激励导向(如跨期积分),最终让县域经济从“一把手工程”转变为“制度工程”。唯有如此,“文旅项目变驾校”的荒诞剧才可能谢幕。(作者:胡致  编辑:也很美)


相关互动专题查看更多>>

21

2025/03
观点丨DeepSeek被数据「反噬」...
你是不是觉得deepseek越来越靠谱了。也不像刚开始人们在使用中,那股神奇的力量。平常不会写文章的小白,都很骄傲地说,你们这些年的书,是白读,不是百度。一天吃酒席,遇到一个以前的包工头,就连合同都不会签,居...
view more

16

2025/03
县域经济中一把手的选择题...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选择:到底是应该向外招商引资,还是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源。县域领导在任期内急于推动项目,但项目可能无法完成,导致提拔受阻,形成恶性循环。同时,用户认为应该严格要求项目成功才能调整...
view more

27

2024/11
县域丨十篇文章话「海东文旅」...
青海海东,史称“三河间”,黄河、湟水河、大通河在这里交汇,这里是河湟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承载区。河湟文化是在古羌戎文化的历史演进中,以中原汉儒文化为主脉,不断吸收融合游牧文化、西域文化形成的包容并举...
view more

27

2024/11
县域丨红运乐游 古韵路书...
红古区作为河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为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下是结合河湟文化,红古区可以如何打造旅游体验的十篇文章概览:第一篇文章「自然奇观体验」:依托红...
view more

27

2024/11
县域丨陇南文旅要做好「十篇文章...
陇南文旅(即文化和旅游)要做好的“十篇文章”,可以围绕该地区的文化特色、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以下是对这“十篇文章”的具体构想:第一篇文章「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view more

31

2024/10
范文:竞争岗位的胜败观...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有人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实践是连接此岸和彼岸的桥梁。衷心感谢厅机关和中心领导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将理想付诸于实践的机会,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年来对我的...
view more

26

2021/10
领导干部应该成为「媒体达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提升领导干部媒体素养问题时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这里使用了6个动词...
view more

27

2021/09
文创产品如何吸睛...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走进深圳文博会河南馆,只见雍容华贵的牡丹变身为牡丹花茶、牡丹画以及牡丹瓷项链、耳饰、戒指等多样角色,吸引络绎不绝的观众慷慨解囊。“一边泡茶一边欣赏它的慢慢绽放,这种感觉...
view more

07

2021/05
趋势:没有爱,就没有买!...
2021年全球经济在康复、在增长。在IMF1月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提示,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5%,而中国经济增速为8.1%。超过8%的增长率,中国已经十年没有过了(2011年9.55%,2012年7.86%)。增长黄金时代的...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