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8/07/01

一碗面的传承蜕变

曾几何时,吃一碗兰州牛肉面,是一件很奢侈的事,现如今,牛肉面已经跻身大众快餐消费行列,有了更大的市场前景。40年来,兰州牛肉面就从一种单纯的小吃,蜕变成兰州餐饮产业中举足轻重的品牌,也成为兰州的一张名片。正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坚持,兰州牛肉面正在从家庭作坊向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迈进,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和“一带一路”建设,每一位兰州人对于牛肉面最大的感触,就是日新月异的改变。马学明、马有布、马汀三位牛肉面从业者,见证了兰州牛肉面40年发展历程。

传承:对于一碗面的执着

兰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地处西北,多民族、多文化的融合,为美食创新提供了天然机会。

“师傅,二细,辣子多些,面多些……”兰州人的地方语言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地方饮食习惯,简单的几个字,凸显了牛肉面食客与拉面师傅之间无比熟悉的关系。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总觉得当年的牛肉面特好吃,一个大碗只需要1毛多钱和3两粮票,当年我也是偶尔能和父亲吃一碗。一般家庭都吃不起,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的粮票都是掰着手指用。不怕笑话,那时想吃的时候,就和朋友们跑去闻闻味儿……”62岁的王国伟拿着当年的粮票说,这碗地道的牛肉面不光保存在味蕾里,更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

1964年,15岁的马学明进入兰州饮食公司中央广场饭馆当学徒。他说,当年一个月的工资是18元,扣除9元的伙食费,能拿到手的没多少,学习牛肉面制作这一门手艺,就是为了养家糊口。门口“甘肃特色”的小牌匾他至今记忆犹新,他和当年的同事,谁都不会想到,牛肉面会成了甘肃名副其实的特色之一,走向世界。

制作牛肉面,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的,对于传统制作工艺的执念,是时代赋予手工匠人的特质。马学明说,牛肉面汤的清与浊是检验调汤师傅的功夫。传承至今的,除了牛肉面人的手艺,还有手艺人对食物本质的执着追求。

《舌尖上的中国》描述了一碗绝佳的牛肉面的必备要素:汤汁清爽、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黄亮。一碗面,遵从的是食物本身对人味觉的触动。

发展:改革开放给牛肉面增添活力

上世纪80年代,马有布在兰州房管局工作。那个时代,年轻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特别令人羡慕。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他父亲重操旧业,在铁路局自由市场支起摊,卖起了牛肉面和糖油糕等。

当时,这个小摊一个月的营业额达到1000元左右,马有布一个月在单位的工资是50多元。他看到了市场经济带来的收入改变。

躁动不安又令人兴奋的上世纪80年代,造就了一代人的巨变。 1983年,改革开放的第五个年头,29岁的马有布不顾家人反对,辞职“下海”,不算第一波下海经商的人,却算得上是豁出去的人。把家里的楼房换成沿街平房,启动资金900元,开了第一家马有布牛肉面,店面不到15平方米。

开门迎客,自己采购、煮肉、调汤,每天5点多就开始工作,一直忙到晚上关门睡觉。马有布说,晚上,女员工和他妻子住一间房,男师傅和自己睡在店里,员工和老板没什么区别。想赚钱,就得埋头苦干。

后来,赶上了城市大建设,店面也从15平方米扩大到60多平方米。马有布回忆说:“应该是1991年,晚报当时刊登了一篇关于我和我店铺的新闻,标题记不清了,意思是一个品牌一直停留在家庭式的作坊,能发展吗?这个报道点醒了我。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思考牛肉面未来的发展方向。”

1992年,马有布牛肉面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他重新装修了店面,桌子换了,板凳也换了,连醋壶都改进了,提升店铺整体档次。当时在兰州,环境好的牛肉面馆为数不多,他家算其中之一。当年兰州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合拍的《牛肉面故事》就在他店里拍的。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创业人,他们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2000年之后,马有布牛肉面进入品牌发展时期,他逐步有了品牌概念,有了连锁经营模式。

马有布说,牛肉面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时代给了他们机会和条件。曾经,一碗能填饱肚子的面,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继往开来,已经形成了全新的经济体系。10年前,马有布将这份家业交给儿子,他说进入新的时代,应该由新一代人来发展。事实证明,牛肉面产业的发展需要注入更多的新元素,也需要新一代人的新经营思路。

创新:他们给牛肉面注入个性元素

马汀,1977年出生,成长在牛肉面制作的传统家庭中,生活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

对牛肉面的制作流程,他从小耳濡目染,24岁正式学习牛肉面手艺,作为中华老字号马子禄牛肉面的第三代传承人,扛着继承与发展的责任。

2008年,马汀接手马子禄牛肉面。当时,牛肉面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他而言,如果停滞不前,老字号也同样面临经营困局。百年老字号招牌背后是祖父和父亲的一生心血,作为品牌的灵魂,传统的制作工艺不能丢。

“只有品牌走得更远,马子禄牛肉面手艺才能继续传承下去。”两年后,马子禄开了第一家加盟店。现在,马子禄已在东京、北京、天津、青岛、西安、西宁等地拥有30多家加盟店。

近10年来,兰州牛肉面进入了加速度的发展时期,店内装修推陈出新,加入个性化的元素,一改过去的桌椅板凳,加入时尚元素,壁纸代替了白墙,从门头招牌到店内软装,每一件物件都是经营者对牛肉面文化的诠释。这些完全打破了牛肉面小作坊的生产模式,大大提升马子禄牛肉面的档次,干净、敞亮的就餐环境,让每一位食客在就餐时愉悦享受食物。

马子禄牛肉面的店内,曾经有一块题写于1992年的牌匾,上面写着“金城一绝马子禄牛肉面”,被堆放在仓库的角落里。在门店装修时,马汀说,一定要挂起来,这是时代的见证,是品牌背后的历史文化。于是,这几年牛肉面馆无论怎么装修,这块匾都一直挂在店里。

近两年,支付方式的转变,牛肉面也没有落在后面,收银台上贴上了支付宝、微信的二维码。经营者们紧跟着时代的脚步,只要顾客需要,他们都会尽量满足。

2017年8月,马子禄牛肉面在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开业,迈出了打开国外市场的第一步。牛肉面能走出去,除了经营者思路的改变,更得益于改革开放。以前不是没想过走出去,而是制约因素太多,比如原材料运输速度慢、成本高,无法保证传统制作工艺。现在从兰州到日本,物流只需要三五天。

除了马子禄,近年来,安泊尔、阿拉兰、宝升福、东方宫、顶乐、金味德等牛肉面企业在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开店130余家。

改革开放40年,每一位兰州人都是时代变化的亲历者,牛肉面陪伴着我们成长,我们也见证着牛肉面的发展。关于牛肉面的记忆,对兰州人来说,太丰富了,因为这碗面已经成为兰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一看到兰州牛肉面,就能想到故乡——兰州。(来源:兰州晚报 作者:徐倩影


相关VR悦读查看更多>>

消息丨红军后人捐赠文物获...
云西部康县消息:3月19日,老红军张永学同志革命物品捐赠仪式在平洛镇剪子坪村张步林家中举行。仪式由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资料征集研究科科长马玉凤同志主持,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苟长途,平洛镇党...
view more
康县丨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时...
云西部康县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用情陪伴儿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精神品格,3月5日,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赴长...
view more
做好后半篇文章 警惕第三方...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成总书记交给我们的五大任务,必须高度重视抓招商引资。每年春节后一上班就召开招商引资会议,目的有二:一是凸显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二是给大家收收心,年过完了,要抓紧干活...
view more
陇南:以高效能市场监管推...
编者按:1月19日,陇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白建中做客“和美新陇南”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专题报道“主任对话”栏目,就市市场监管局如何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接受了陇南市融媒体中...
view more
惟其艰难显勇毅 唯其笃行...
陇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压紧压实“两个责任”,毫不放松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
view more
陇南丨赓续革命传统 热心...
云西部康县消息:10月30日,抗美援朝老战士董正志军属捐赠仪式在陇南市康县店子乡董家河村董华林家中举行。仪式由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党支部副书记巩军同志主持,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馆长苟长途,县退...
view more
专题丨康县获得甘肃省党史...
10月13日,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举行“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中共陇南市委党史研究室(陇南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苏海军宣读命名文件,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晶致辞,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馆长苟长途主...
view more
专题丨聚焦红色文化 赋能立...
9月15日上午,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在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了红色文化专题展览,学校部分院系领导、教授、学生及2023级军训新生参观了展览。开展仪式上,馆长苟长途同志就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基本情况及开展爱国...
view more
政务品牌丨民事直说1234工...
两当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东北部,全县辖6个镇6个乡、2个工作站,118个行政村,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人口约4万人。两当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一颗镶嵌在甘、陕、川交界处的绿色明珠。作为红色圣地,早在193...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