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陇南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建机制,疏堵点,重创新,优服务,营商环境持续向好。2023年全市新增经营主体25415户,创十年来新高;新增“个转企”1400户,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新登记经营主体14723户,便是最有力的印证。
市场监管在优化营商环境中责任重大,既处在市场准入的最前沿,又处在经营主体退出的最末端,更投身监管与服务的全过程。因此,更好地服务广大经营主体则是最大的政治、最重的使命。基于此,近两年来,陇南市场监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城五地”建设和“十大行动”发展大局,聚焦如何优化服务、创新监管,聚力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做好流程再造文章,着力打造“爱商”的大平台。在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科学设置企业开办专区,寓登记注册、税务ukey和发票申领、参保登记、公积金缴存、免费公章刻制于一体,简化流程,一窗受理,一窗通办,一日办结,实现了零成本、零距离。与此同时,坚持以“证照分离”改革为抓手,优化“一网通办”,打破信息壁垒,加强信息归集,推动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企业注销登记、企业信息变更和开办餐饮店等“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细,推动“不见面审批”走深走实。
二是做好贴心服务文章,着力构建“活商”的大格局。坚持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健全“信用承诺+分类监管+失信约束+信用修复”新型监管机制,优化“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检查,推动事前事中事后柔性监管与执法,让监管带“温度”;坚持夯实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基础,在改进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计量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上下功夫,落实干部包联企业、“白名单”、“六必访”制度,让服务增“热度”。
三是做好端正行风文章,着力营造“亲商”的大环境。坚持深化“行风建设三年行动”,抓住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契机,着力祛除审批服务“难繁慢”、日常监管“推浮散”、行政执法“硬宽怨”等作风顽疾,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群众和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营商环境突出问题跟进监督,建立“问题台账”,追踪办理进度,推动问题销号,消除经营主体隐忧。
陇南是一块“投资创业洼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应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引人入胜。如何进一步提升呢?我们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要求,坚持以“三问三评三比”活动为抓手,聚焦提升准入、消费、竞争、质量、管理等“五大环境”,扮演好“三种角色”:一是优服务,当好公平竞争“裁判员”。坚持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畅通消费维权渠道,打造包容审慎、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二是宽准入,当好激发活力“店小二”。坚持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狠下功夫疏通“一网通办”和“一窗通办”中的各种“堵点”,推进“不见面审批”、“送照上门”,实施“五转”工程,落实“个转企”奖励等各种优惠政策,厚植经营主体成长沃土。三是强质量,当好引领发展“孺子牛”。坚持打牢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服务基础,持续开展发明专利攻坚提升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以及质量强链、标准稳链、知识产权延链“三链行动”,让各类经营主体依靠质量品牌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来源:陇南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白建中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编辑: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