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成县城东南约4公里的凤凰山大云寺,有一方珍贵的唐代《李叔政题壁》墨迹,历经1200年沧桑,而神采依旧……
寻找1200年前的墨迹
李白有一首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此“凤凰台”在金陵。而在陇南成县,也有同样的地名,它并非籍籍无名,诗圣杜甫也留下名垂千古的《凤凰台》: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
此前,记者曾实地探访过位于成县东南约四公里凤凰山麓的大云寺。此寺在唐以前以凤凰山名,即凤凰山寺,始建于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武则天时期凤凰山寺易名为大云寺。经重修的寺院中有一尊唐代的卧佛横亘于石龛之中。
当时我们匆匆作别凤凰山,此后查阅资料,才知就在大云寺附近的崖壁上有极其珍贵的摩崖石刻群,今存世的题壁、题名共四方,其中唐宪宗时期《李叔政题壁》,历经1200年的岁月,仍然保持着最初神采飞扬的神韵。真是身入宝山而空手归。
10月17日,记者在一场秋雨之后,再次登临凤凰山,那方珍贵的唐代题壁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怎样的魅力呢?
我们的向导成县县委外宣办主任刘敏介绍说,上次你们来的时候,去大云寺还需要爬山,现在有公路直通大云寺山门之外。去往凤凰山沿途的山峦之上已经绣满了色彩斑斓的红叶,新雨过后,山溪激流飞湍,依凤凰山北麓墨迹斑斑的岩壁而建的大云寺此时岑寂无人,更是增加了肃穆的气息。拜谒过卧佛之后,我们在大云寺周边崖壁上开始搜寻前人留下的石刻和题壁。
我们先查看的是大云寺右侧岩壁,没有发现题壁,却看到几个正方形孔洞的桩眼,难道此前这里依山修建过栈道吗?询问守寺的老人,他说,以前的大云寺规模相当大,最初那些雄伟的殿堂楼阁,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山体,层层叠叠地向上建造,修成“崖包寺”的独特形式。
看这些遗存,我们仿佛看见了大云寺“梵宫横空,掩映于茂林之上;晨钟暮鼓,萦回于幽谷之中”的盛唐景象……
《李叔政题壁》字迹非常清晰
那一方《李叔政题壁》在哪儿呢?它就在紧挨卧佛左侧的岩壁之上。
目测高约50厘米,长约80厘米,离地两米多。雨水滴沥,上面行笔酣畅、略无滞碍、龙飞凤舞、神采飞扬的字迹一下子被凸显出来。题记凡20行,235字,八分书,书体为行草。它并不是直接写在崖壁的岩石之上,而是巧妙地写在用白垩泥涂饰的一块平面上。
求教了当地的文史专家、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蔡副全教授,他告诉我们,这是唐元和十四年成州知州李叔政所留下的墨书题壁。
随后,蔡副全给记者提供了完整的《李叔政题壁》,全文如下:
元和八年六月十五日敕授成州刺史开府□□□史李叔政□□任其本州残破已经数载谷麦歉收反又汛水惟沫簌田百姓饥惶□便祈祷□九年一境□夏大丰仓廪溢以九年八月八日设清斋□□以答前愿兼□□圣像坏者而报餝□□其寺自搀枪□□道路荒秽藤口绵密废□久矣遂□功□斫创□□通行是月七日送供到此寺宿屋雨夜晴天忽云蔼□闇遂真心稽告瞬息之间云白雾卷当晴明其应如答其谷有白蛇出长□尺锦鳞文成□□□盘下真口历出所□必龙像□而□谷道场之人皆见也时元和□□□□□□□开府仪同三司持节成州诸军事兼成州刺史充本州守捉使乙亥记之芦广泰昀荷检校题壁虽部分文字残缺或辨认不清,但大体内容仍然明白无误。这篇题壁记述了元和十四年及其前数年间成州经济、民俗和社会生活的种种情况以及某些奇异的自然现象,透露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为研究我国唐代经济发展和佛寺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就题壁书体而言,存留部分迄今字迹清晰,能留存到现在,实在是奇迹。
就这方题壁所体现出来的书法美学意味和艺术成就,同时作为中国书协会员、陇南书协副主席的蔡副全教授给我们做了解读:他说晚唐时期,文学艺术风格相较盛唐开始衰飒,诗歌向细致精美处寻求新的境界,书法审美趣味开始向初唐回归,出现了将中唐的豪放浑厚与初唐的清新婉丽相融合的综合型书风。楷书尤显突出,行草也没能摆脱影响,其书风转变正是在元和间“葺国学以振儒风”之时,从《李叔政题壁》已可以看出端倪。
观《题壁》书法,其书体由楷而行,时带草意,洋洋洒洒,率性而为。通篇布白自然有序,大小参差,浑然一体。运笔中、侧锋交替,使转、盘带自如,收放有度;点画遒美,线条优雅,节奏鲜明,真可谓笔随意转,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细察之,其取法在二王及禇、颜诸家,又自成面目。
特别是“而”、“答”、“本”、“遂”等字的几处重见,在作者笔下,或行或楷,或欹或正,变化自然,又各尽其妙。反复品读,如见笔者立架悬肘,面壁挥洒的身姿。
《题壁》书写者就是李叔政
那么,《题壁》的书写者是谁呢?在《题壁》末的文字之中,我们看到了有“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成州诸(军事)成州刺史充本州守捉使(柱国)……记之”字样。对照《题壁》第二行有“敕授成州刺史、开府兼侍御史李叔政”,可知“守捉使(柱国)”下必是“李叔政”无疑。《题壁》行文叙述也符合刺史李叔政的语气。另外,《题壁》第二行末“李叔政”三字,与题壁通篇风格略有差异,其中“叔政”二字紧结,且靠拢,更像是“签名”,这是书写惯性造成的。由此他推断,此《题壁》的书写者就是成州刺史李叔政。
李叔政在正史上无载,但我们仍可从题壁上知道,李叔政作为“侍御史”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六月十五日出任成州刺史,其官阶至“开府仪同三司”,并“使持节成州诸军事”。成州刺史一职,之所以用高官兼任,这大概与成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
成州,其地险固,襟带秦陇,自古为西北战略要塞。唐肃宗以来,成州多次受吐蕃侵扰,同谷(成县)成为唐蕃边境之一。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兴州江运记》,文中也印证了当时成州已成为边地的历史事实。
蔡副全说他第一次看到这方题壁,感觉如饮醇酒,让他如痴如醉,而被它折服的又岂止他一人?
正书静而行草动,就在《李叔政题壁》的下方,我们还看到了一方楷体的宋代石刻:“元祐二年正月九日,游师雄登凤凰山寺。”按《宋史》游师雄本传,游师雄元祐初以功迁“陕西转运判官、提点秦凤路刑狱。”题名当在此时。
游师雄的大名时常散见于苏东坡文集中,在漳县遮阳山,我们就欣赏过他留下的石刻,现在又在凤凰山留下有点像“某某到此一游”的有趣文体,这应该满含他对诗圣杜甫的敬仰和对《李叔政题壁》书法之美的欣赏之情吧?(作者:刘小雷 周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