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是一座名山。对我来说,看到他真容,居然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说崆峒,不能不提一个人,那就是金庸先生,是他的作品把我带到了视乎对我们西北很近的现实中,偶尔在会在他的作品里,看到崆峒派、崆峒山、西北的景扬楼、兰州牛肉面什么的,都会让人兴奋好久,因此,也为我埋下了一个探寻崆峒的情结啊。
对于名山,尤其是有神尊、有灵气的山,是需要我们沐浴的,以示敬意的。“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估计我们还需要修行,所以这两者都称不上,当然这是头一天就准备了,一位漂亮的平凉好朋友作陪,心情还是不错的,和女人一起浪山,就是俗人啊!
平凉的四月天,春花留街,空气中飘着花香和尘土的味道。
上山已经没有想象的那种在平地仰望高山的情形,也不需要没有沿着河沟或者什么小路攀爬。在景区的12座面包车上,只感觉朝着一个雾气渺渺的树林中穿梭和绕行,约半小时后,我们终于绕到了崆峒山上了。
迎接我们的还是有身份和故事的古树,和前朝和今天的石碑,也有一些和中国一些旅游景区共同的低层次的旅游商品街,很潮人(不好的一种感受),小商贩的叫卖声,在我们身后此起彼伏。
金庸先生的题字“崆峒武术 威峙西陲”,孤独地树立一颗这山上常见的树下。如果人象这两颗树该多好啊,一位同行者,对着秦始皇、汉武帝西巡处的两颗柏树说道。但我的感觉却是树干永远有距离,但树枝却交差在一起了,如果这两颗树分别代表秦始皇和汉武帝,那么这说明这两位帝王也穿越了时空,相互握手了。
走过一段青冈树列队的走廊,来到崆峒的山门前。环视周围,今天山上的游客都是一些年龄很高的游客,背负着黄表纸张、清油、香烛,此刻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从山西边望去,山花点缀着树林,树林掩饰着险要的山脊梁和目光之极的飘渺。
迈上山门的台级,“道源圣地”抢入眼帘,楼阁和亭台之类的建筑在多年的维护中,很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拾梯而上,曲折、蜿蜒、陡峭就是我最能面对的词语了,只有在有神灵栖身之地,在蔓延的香烛的空气中,小憩一会。利用这些机会向神尊们祈求平安和吉祥,也把朋友们的委托一同带给神尊们,很释然的心情忽然产生了;我觉得为亲人和朋友做事情是多么开心的。
一位道号理英的道姑,从口音上听是西峰人。很慈祥很快乐的神情,于是就攀谈了几句,忽然,网络歌曲《伤不起》的铃声暴强,尤其在肃穆的道观太搞笑了,惊讶之极,理英师太已经不见踪影。我明白这是师太的手机铃声了。
蜡烛峰是硕岩形成的特殊地貌,很有特色钙质的白色物质真的很象流烛。
“上天梯”的台级前,有很多游客在照相,当我仰望几乎60度的台阶,心里直冒汗。峭壁上“上天梯”几个字吸引着我们上天梯的愿望,我拽着铁链吃力地攀爬,那些老人鼓励着我上到了八大殿。一位清瘦精神的道长悠闲着敲着罄,我们满怀热情地问:“老人家高寿?”结果他说“道家不言寿”!还是淡静的神情,后来一位同行者换了一个话题,终于知道这位道长87岁了。拜完八大殿,恰逢敲锣声,结果道长们鱼贯而入吃饭去了,袅袅青烟自由飘动。。。。。。遇着一位小摊主,对面香山人,据其讲她每天三点钟就开始做燕麦揉揉和凉皮,于是,坐在其摊子吃了一碗燕麦揉揉和凉皮混合的。从我们眼前出现了很记忆的画面:
算命十几年的张道士,跟摊主要了些红油辣椒,调在米饭里,摊主说张道士八十多岁了。
一位挑着沙石的挑夫、几位挑着饮料和食品的挑夫穿梭在小摊前路过……最惊诧的是一位20多岁的女人挑着两袋沙石,吃力着和坚韧的表情,一下子把我们的心刺痛了……
这时,理英师太发现了我们,连忙给我们道歉,她说,他的儿子在海南五指山给她打来的长途……师太74岁了,他的儿子也估计有30岁多了吧!能给母亲打电话的儿女,一个字:好!不给母亲打电话的可是伤不起啊!我明白师太的彩铃意思。师太又说,彩铃是儿子下载的;她远去身影,就是一座让儿子牵挂的山!
浏览对面的香山寺庙群,距离我们还有些路程,于是我们开始折返。下到棋盘峰眺望崆峒群峰烟雾袅袅,山腰间的道观和寺刹若隐若现,传说中的一滩池水就在群山之间,根本看不清楚!犹豫之间,雨滴瞬间就下来了,不是那种湿漉漉的,而是,打在头顶有感觉的雨滴。沿着石梯而下,和天梯中汇合了。
三教观,一位高道长和我们说起了如何给高考的子女点灯保佑高中的方式,点一只香一心一意求神明保佑子女学习好等等,正当我们离去之时,高道长说:“孩子自己好好学习是关键的,精神的寄托,只是心灵的慰藉!”
“陇东灵胜”的碑石下,就是最为传奇的轩辕黄帝问道处了。也许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灵气的,思遐之余,迎面一对七十四岁的老年夫妇蹒跚而上,我于是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分享一下执子之手的情境。
下山还是很容易的,不一会,我们就回到了停车场。回首西山峰笼罩在烟雨中了。我们走向东山的法轮寺,修缮中的名胜风景,让人心情很乱。
看到宝塔上长的树木,让我再次赞叹自然的传奇之作和神奇造化。还有那些不曾领略的风光,或许因为时间和天气等因素的关系,还会有无限遐想的美妙,但我还是感谢神奇的崆峒,给我一次涤荡心灵的机缘。
有道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作者:刘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