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为石之根”,古人认为云是从石头上长出来的,详细品味,觉得非常玄妙。
在古代文人的心绪中,可用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表达和倾述自己的情感。唐诗人贾岛在《题李凝幽居》中,就感受到了,其描绘的意境。诗歌是这样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在白云山云游时,和康县民俗文化专家苟长途先生提起白云山,获悉白云山在历史上叫兰凤山,后来由于此山白云萦绕,每当东方破晓,山谷里,晨雾或如轻纱,游移飘乎,变幻莫测,或似重幔,匿迷高楼,山形花影在雾海中沉浮隐现;当夕阳衔山,晚霞满天,人们戏称为白云山。天长日久,不知何时,康县便没有了兰凤山,从而多了一处白云山。
白云山也成为这座小县城引以为豪的乘兴求乐之处。顺林间崎岖小径,继续上行,便至白云山顶。仰望山顶,才知山外有山。西侧的悬崖,层峦迭峰。东、西、北三面,苍松林立,箭竹丛丛,南面崖石陡峭,似华山仙掌崖一般。
每当秋雨绵绵,在铜墙铁壁般的锦秀屏障上,便显影出众多菩萨的形象,可谓是“云山不墨千秋画,林荫小道寻初心;秀峰应景象菩萨,兰凤此去不复还。” (作者:刘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