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一座城市是有评价的。兰州在外地人和当地人的眼中,是个什么东西?还是不是东西?这样简单粗暴的问题,一直成为媒体和人们视界追逐的东西。
有人说:不倒翁姐姐代表了西安,但这也是一厢情愿,不是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原因有很多,只是不倒翁姐姐的在时间和地点上,出现在场合,让人们的眼球,有些发胀,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传播的内容问题。
说起兰州,也不能人云亦云。在黄河的边边上跳个舞蹈,就成为网红?那些专业的舞台者如何受的了?今天在黄河的游船上、明天在开满梨花的树下,长满郁金香的花田旁……还是有些政府侧的业界人员和自媒体“网红”,手机拍照扶贫很时髦,尤其是某某的扶贫点,这类互联网活动,更是有两点(热点和卖点),很多首长已经好上这种病,不撩一下好像没有存在感似的。
试想一下兰州是个什么东西?它就是一座城市,衡量的标准是什么?“这里原来是老工业区,见证了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今,“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
“黄河之滨也很美”这句话,兰州人并不陌生吧?之前人们第一秒想到的黄河,牛肉面,中山桥。如果现在说兰州是个什么东西,如果答案是在中山桥表演的“飞天姐姐”。那么,兰州就是一座河边上的“渔村”“码头”一般。
近两年来,兰州一直在追逐重庆、成都、西安的一些做法,基本就是一种刻意的模仿,真正了解兰州的文化气质吗?这说明兰州的城市符号的定位是错乱的。媒体的认知还是单纯的让观众都觉得没有什么不同。
现在我们说一下成都是如何对一座城市进行营销的,就知道兰州人为什么还是停留在长官意志之中,不能自拔。
在周边的城市中,成都算是城市营销意识最早也做得最好的城市。十年前,一场地震带给人类灾难的同时,也给成都的对外形象带来了“影响”。因为是四川省的省会,所有有关汶川地震的新闻也大多将成都当作了重灾区,这给当年成都的招商引资带来了难题。 如何进行“去地震化营销”成为当时成都的重要工作。为此,成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成都城市形象提升协调小组”,下设综合组、城市组、旅游组、投资组、都江堰组、国际民间组织联络组、本地宣传组等七个工作部门,希望减小汶川地震对成都城市形象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加快城市形象的提升。
这对于当时的成都来说,是未曾有过的大手笔的“城市公关”行动。但成都城市形象的大幅度提升,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当时成都城市营销组合拳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有“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是指邀请外地人前来成都旅游参观,邀请企业前来实地考察;“走出去”则是指旅游局和投促委的人组团,奔赴全国各地和海外进行宣讲。
兰州马拉松,兰州唯一能说得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城市营销活动,也因为过分商业化,成为“鸡肋效应”。城市营销到底有什么作用?城市营销做得好,城市品牌的价值和魅力才能真正得以体现,也才能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兰州需要建立自己城市的整体视觉形象,需要打造一批符合这座城市气质的IP,需要重树兰州西部大城的形象。
一个有活力的城市,既需要亮丽的外表和良好的产业,同时城市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必须跟得上。兰州的成熟的个性和城市气质是什么,也是对于当下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和学习力的检验。
当您看到这个符号,就会联想起,这个品牌的文化信息、产品、以及服务等方式。消费的意义,在于不同,意义产生于二元对立的两极,差异化竞争就是意义。意义上的差异,对比于竞争对手,对于自身的构建,进行设计和规划。
狗摇一摇尾巴是代表摇尾乞怜,而猫摇尾巴是攻击和恐吓的意思,所以,符号化传递的消息不对称,猫狗就成为了“宿敌”了!(作者:刘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