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乡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以点扩面,通过原生态乡村景观风貌保护、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体验等方式,将挖掘到的乡村文化融入到乡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乡村景观中去全面体现。
1.展现文化遗产的“真”面目——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是指不移动文物的原始位置,而是把文物、文化保持在其原生状态下的一种博物馆建设形式”。
它打破了传统的集中收藏式展现文化的博物馆建设模式,能够让人们了解文化遗产的本来或原始面貌,能够满足人们对文化的“本性追求”,尤其适合古镇古村落的文化旅游开发,是目前较被认可的一种乡村文化旅游持续发展新型模式。
生态博物馆具有以下特点:
原生态性,生态博物馆建立于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精神生活保存较完整的文化生态中;
民众性,生态博物馆扎根于民众的社区里,社区居民与其所创造的文化和其所改造的自然和谐相处;
原地保护,生态博物馆是以社区为基础,以原地方式进行原生态状况下的“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
整体保护,社区面积即为生态博物馆的面积,整个区域内的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都受到整体保护;
动态发展,生态博物馆处于现实之中,联系过去和未来,重视经济变革,强调文化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在动态发展中保持自身特质。
2.新农村田园主义——心灵栖息的“第三空间”
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家务使整个社会都承受着比过去更大的压力,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第三空间”,一个家庭和工作以外的舒适的社交聚会场所,一个既带有城市特色,又极具乡村韵味的心灵驻足空间。
发展城乡“第三空间”的战略思路,构建了乡村与城市一体发展的理想模式,包括养生公寓、养老别墅、田园度假村落、乡村四合院、主题庄园等多种形式,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于乡村生活的所有追求和向往,并保证高品质的生活舒适度,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能在E农庄获得身心的满足和愉悦。
3.活着的民宿,草根的派对——永不落幕的
庙会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庙会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保存着民众的精神信仰,是“活着的民俗”。然而快速的城市化使传统庙会中的商业元素渐成主角,时下的庙会似乎更像一个文化搭台的商贸集市,文化和娱乐的氛围荡然无存。
如何才能使庙会既继承传统又符合时代需求?绿维创景提出了“永不落幕的庙会”。其中,“庙会”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拓展,是指具有“派对”性质、带有地域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的泛称,各种活动配合各种民间饮食和土特产品,成为启动农村和城市消费的引擎。
“永不落幕”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庙会中的动态表演和静态展示在项目地成为常态化;其二,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历久弥新,不论乡村还是城市,都是其扎根的土壤。
4.在城市吹响田园牧歌——引寨入城
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许多城市开启了构建“田园城市”(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的步伐。这种城乡融合的城市设计理念能够使乡村文化慢慢渗透到城市中,为乡村文化在城市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将“山、水、田、林、城”融为一体的田园式城市形态的全新概念,形成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乡村文化与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文化并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捕捉,它有其生存发展的地域根基。挖掘乡村文化需仔细探索,提炼乡村的原真性和独特性。(作者: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