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4/03/16

城市符号丨甘肃各地麻辣滚烫抄作业

天水市春天前,眼巴巴看着网络各类出圈的网红,谁知一波泼天富贵,突然降临:

麻辣烫在竖屏上火爆出圈,隔屏识香,不能不说霸气。甚至很多网络达人号称天水获得了伏羲爷的庇佑。

那么,甘肃其他地方的文旅局,出现嫉妒羡慕恨,试想用麻辣烫引流,星星要沾月亮的光,可以吗?

甘肃很多单位和部门深刻分析“麻辣烫出圈”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思想逻辑和现实路径。

首先天水麻辣烫的火,其背景,天水从古至今,深受长安文气的影响,“十首踏青诗词,许你一个绝美春天”,所以,清明前夕,并有一种对麻辣鲜香吃食的吸引。麻辣烫的味道,迎合了春天里市民的味觉和一种情绪下的消费。种子美食博主“一杯白开水”首发,同城达人以及自媒体推送,文旅和地方融媒体加持,在春节后的话题圈,迅速成为一种声量级的视频。这就是围绕媒体助力城市IP打造的一个案例,当天水麻辣烫和淄博烧烤相提并论自己,全国以及平台用户,开始碰撞,新话题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所有的官媒迅速起身,甘肃麻辣烫刷屏,甘肃人信心满满。

当地甘谷的辣椒、手擀粉、天水蔬菜加蘸料,天水各县文旅局长纷至沓来拿出舍不得的盛情……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已经有一段时日了。

本以为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事件营销,没承想却成了“一浪更比一浪高”的现象级典范。对此,很多城市都在对标思考,有些产品和天水麻辣烫,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拿着自以为是的产品晃啊晃……恨不得自己是表情累到“哭”的麻辣烫老板,感受一下,什么叫“人的海洋”。

网络上的网民,一直都在杞人忧天。

天水麻辣烫要走向全国,有点上天的气魄。天水麻辣烫能做成不可估量的大生意,带动一座城市这连环套的“打法”,简直是四两拨千斤的样板,带动整个地域的产业。

不过,仔细想想,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深奥的道理:地方政府部门只是竭尽所能地做好本分,管好商家、激活资源、做好保障,把网络流量变成线下“留量”,将“一时现象”打造成“一市品牌”。态度正了、人心齐了,口碑就出来了。

客观地说,在文旅市场,天水得天独厚的“优等生”:论人文风情,非常有特色小城;论自然风光,伏羲故里麦积山;即便是标志性的麻辣烫,也同样也是四川蜀地的“优势科目”……那么,凭什么是天水?

好多地方的一把手,要文旅局长们回答这个问题,甚至要学习天水,内部“研讨会”去思考,更要“抄作业”,于是乎,在自己的融媒体中心的编辑,东拉西扯,不假思索地飘一些麻辣烫照片,信誓旦旦向全国人民呐喊,你们快来啊,我们这里有什么什么,比如这个什么洋芋搅团、什么三套车、什么大肉面、什么糊锅、什么驴肉黄面……人群的消费,有一种消费尊严和从众跟风的情绪,当消费者选择你的商品,忽然间获得了超值,出乎意料的体验,哪一种代入感,就是高潮,就是上天的感觉。感觉你做的就是人间美食,号称人间天堂,网民说,你去过天堂吗?这会你说,你到我这里旅游,我送你十瓶娃哈哈,你自己都忍住不笑。道理很简单,人渴了,给水,水就值价,人吃饱了,你鼓劲招呼,来吃龙虾!就有些掉价了!需求就是瞌睡和枕头的默契。

媒体生态就是企业的生存生态。

民以食为天,那么美食更能反映消费情绪,餐饮就更加受到网民的青睐。提升麻辣烫火了以后,网民的城市躬身自省。划地为“脑”,年年月月日日,去年做的宣传和今年做的内容,按部就班……

对消费者来说,其实没有“一二三四五”的硬核道理,只有一个最基本的逻辑:谁拿咱们当自己人,咱就愿意去那里消费。信奉“长情的生意”还是“捞一票就走”,先把这个问题理清楚再说。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与其说我们吃的是天水麻辣烫,不如说是感受着天水人民做麻辣烫,真材实料的泰然、有情有义的温暖。现在人从上到下都喜欢讲故事,有故事的城市很多,甚至从辩证法而言,每个城市的一把手都是讲故事的高手,都能找到自己的“卖点”,但是象淄博烧烤、哈尔滨冻梨、天水麻辣烫,往往来源于民间,政府快速反应,关键是如何更好地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市民人文素养、提升城市软实力——这些功夫,不是花在华丽的宣传片里,也不是喊在会议的口头上,而是体现在街巷里弄的寻常生意中,彰显在游客与城市的“双向奔赴”间。

最难的,市长代表了一个城市,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代表了城市,每个人都把自己当城市的主人,每个人都把游客当发展的亲人。想和这些网红的城市抄作业,先看看你的文明城市是真文明还是穿着红马甲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虚伪是可以看出来的,只有真诚是装不来的。

没有比较没有伤害,可以浑浑噩噩,可以无所事事。但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竞赛,需要更务实的“底层思维”:把自己从会场竞争的会海中抽离出来,进入市场,站在市场的时代潮头,锚定人民需求,干好历史文脉、民风民俗、社情民意、公共治理能力的大棋局。

一座城市符号能够在网民的世界里,火爆流量,活起来,一般不是官宣说,花多少真金白银打造的打卡地,而是名不经传的一个小巷的人间烟火。

一个家庭的幸福,就是妈妈的手擀面,妻子的臊子面,儿女的祥和。

一餐吃喝,无非酸甜苦辣咸,但是吃着香,不光有食材的味道,关键核心就是人情味!

现象不可复制,经验值得学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管治者不仅仅了解你管的下属,而且是一座城市、一个县城、一个乡镇、一个家庭,这时时候,相信甘肃有更多的城市象天水一样火起来!期待甘肃更多城市瞄准方向、把握好力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城市符号“出圈”之路,闪耀出独一无二的价值之光。

黄河之水,天上来!希望下一波火热,热到兰州,致敬甘肃,给强省会大流量,找点最靓的彩头。(作者:刘晓宁  编辑:澜澜)


分享圈内圈外查看更多>>

31

2025/03
AI甘肃丨口碑反噬:她不是速效...
网红救景区?一场流量狂欢下的文旅泡沫与价值迷失!甘肃某景区邀请三流演员穿着夸张服饰,在镜头前“学习”当地民俗舞蹈,口号式...
view more

23

2025/01
爆品丨护肝,就是爱自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护肝解酒产品也应运而生,在解酒类产品市场上,比较安全和健康的就是含食...
view more

15

2025/01
观点丨薛蕾:县域发展竞争中不断...
2024年,是红古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常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view more

13

2025/01
悦红古丨红古如何红起来?...
编者按:探讨红古区如何将丰富的文旅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分析文旅融合的关键要素和成功案例。红古区在文旅融合的过...
view more

13

2025/01
悦红古丨中华第一龙回归记...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兰州周边地区相继发现大量恐龙化石和遗迹,人们对恐龙的关注和热爱也日益高涨。马门溪龙的归来,不仅是对海...
view more

09

2025/01
悦红古丨享堂峡:人文与文旅价值...
编者按:随着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享堂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未来,红古区将继续深入挖掘享堂峡的人文故事和自然景观...
view more

08

2025/01
悦红古丨红古川:兰西黄金驿站的...
编者按:我们一起分析红古区如何从传统的农业区转型为旅游热点地区,探讨“兰西黄金驿站”旅游定位的提出背景、实施策略及成效。...
view more

08

2025/01
悦红古丨红古冬季旅游:淡季不淡...
编者按:结合甘肃文旅“淡季不淡,冬季不冷”的号召,介绍红古区冬季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如温泉、室内参观、手工艺制作项目等,...
view more

06

2025/01
悦红古丨窑街玉雕:匠心独运的玉...
编者按:讲述红古玉雕的历史渊源、技艺传承及市场价值,展示玉雕作品,探讨玉雕产业与文旅融合的路径。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玉雕...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