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不管是前浪还是后浪。后浪也可以是前浪,如何区分这个伪命题?
所以,当我们听B站的演讲时,感觉把前浪和后浪进行了对立,用一句话说,就是“后浪一定要干死前浪”。然而,后浪的不确定性,也给社会带来,无数触及各层面的思考。
如果说“后浪”是一篇缺席的青春宣言,它是“前浪”的一次刻意的讨好,唯一算得上批评的不过是希望“后浪”少点党同伐异,懂得“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但即使这个建议仍旧给得相当温和——必须先夸一下年轻人“向你们的大气致敬”。
有人说《后浪》“爹味十足”,只是这个“爹”,不仅仅是长辈那么简单,它本质上是资本与父权一次合作——它向年轻人献媚,本质是向消费主义献媚,它致敬年轻人,本质上维护和致敬的是“前浪”们掌舵的时代。
《后浪》中的“后浪”代表不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中国年轻人不只是B站上的二次元年轻人,它也包括这次疫情中勇敢走上前线的年轻人,包括始终为弱者鼓与呼的年轻人,包括敢于挑战权威的年轻人,包括在流水线上艰难谋生的年轻人,包括精致利己主义的年轻人,包括非我族类的年轻人……
年轻人群体如此复杂,并非人人皆“后浪”。只有当年轻人重拾“青年”的身份,我们才真正与五四先辈们在同一条河流里,才称得上是时代浪潮中的“后浪”,否则不过是浮沫而已。
沙滩,永远是一块高地,只有奋斗才会幸福得死去!(作者:介一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