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25/03/31

AI甘肃丨道法自然破不了人流玄机

平凉文旅困局,从崆峒山失语到管理失能的系统性危机。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平凉坐拥崆峒山这一道教圣地的5A级景区,却在2024年文旅消费升级浪潮中陷入尴尬境地——崆峒山景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但人均消费仅68元,远低于全国山岳型景区156元的平均水平;斥资12亿元打造的崆峒小镇,商铺空置率高达45%,夜间亮灯率不足三成。这种“流量虚胖、效益贫血”的困境,折射出中国西部文旅转型中的深层矛盾。
一、资源诅咒:崆峒山的失语与异化
崆峒山的困境始于“文化空心化”。作为道教发源地,其核心吸引力本应是“道法自然”的哲学体验,但现实开发却陷入三重误区:景观同质化:景区将80%的改造资金用于玻璃栈道、高空滑索等“网红标配”,与武当山、三清山等形成同质竞争,丧失了“问道崆峒”的独特性;
文化符号滥用:黄帝问道广成子的典故被简化为雕塑群与表演秀,游客服务中心售卖“崆峒仙丹”实为普通养生茶,道教文化的深度阐释让位于快餐式消费;
生态承载失控:景区最大承载量2.5万人/天,但在旅游旺季单日接待量突破4万人,导致古建筑群地基沉降、千年柏树根系受损等生态危机。崆峒小镇的失败更具警示意义。这个规划中的“文旅综合体”,因管理失序沦为“空壳工程”:
业态错配:商铺招商中火锅店、密室逃脱占比超60%,与“道文化小镇”定位严重偏离;
运营脱节:政府主导的“平凉文旅集团”缺乏市场化经验,商铺租金高于周边商圈30%,却未配套引流措施;
文化失血:原住民搬迁后,传统庙会、社火等活态文化消失,仿古建筑沦为拍照背景。
二、管理失能:体制性梗阻的解剖
平凉文旅部门的治理困境体现在三个维度:多头管理痼疾,崆峒山景区涉及宗教、文物、林业等7个管理部门,崆峒小镇开发由住建、文旅、城投等多方主导。这种“九龙治水”格局导致 文物保护与商业开发冲突(如道观厢房被改为民宿引发争议);  跨部门数据壁垒(游客消费数据无法与交通、商业部门共享);   应急响应迟缓(2023年暴雨致山体滑坡,因责任归属争议延误救援2小时)。
政策执行悖论,尽管市级文件要求“强化文化IP打造”,但执行中异化为形式主义: 耗资千万的“崆峒文化研究院”沦为接待中心,三年仅产出2篇学术论文;  “百万创意征集计划”中87%获奖方案因部门利益纠葛未能落地。
人才机制僵化,文旅系统存在“三低现象”,专业人才占比低(全市文旅系统本科以上学历者仅39%);  薪酬竞争力低(基层员工月薪比兰州同行低32%); 创新容错度低(某科长因引入VR导览设备故障被问责,导致新技术应用停滞)。
三、消费代差:供需错位的市场惩罚
平凉的困境本质上是传统文旅模式与新生代消费需求的断裂:体验经济缺位,年轻客群期待的“沉浸式问道之旅”尚未开发,现有产品仍停留在登山观光层面。对比武当山“太极晨练+道医问诊+《梦幻武当》演艺”的全链条体验,崆峒山的文化变现能力落后一个代际。
夜间经济塌陷,崆峒小镇夜间仅有路灯照明,缺乏“夜游崆峒”产品设计,而同期重庆洪崖洞夜间消费占比达全天营收的68%。文旅部门规划的“星空露营”项目因安全审批拖延三年未实施。二次消费乏力,景区70%收入依赖门票,文创产品开发停留在“贴标阶段”(如印有崆峒山logo的普通保温杯),与敦煌“飞天盲盒”年销过亿形成鲜明对比。
四、破局路径:从管理革命到价值重构

体制层面成立“崆峒山文旅特区”,赋予其规划、招商、执法等综合权限,终结多头管理;  建立“文旅创新容错清单”,允许试错性改革(如引入社会资本开发悬崖酒店)。
开发“问道十二时辰”沉浸式体验,将晨钟暮鼓、道教斋醮转化为可参与仪式; 打造“崆峒武学”IP,与少林寺、武当山形成差异化竞争。 对崆峒小镇实施“业态重置”,引入非遗工坊、道文化书店等主题空间,空置商铺改造为研学基地;  推行“消费积分制”,游客在景区餐饮、住宿消费可抵扣二次项目费用。
唤醒沉睡的文化基因。

当崆峒山的云雾依旧缭绕,当崆峒小镇的灯笼在夜风中孤悬,平凉文旅需要的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一场从思维到制度的深层变革。唯有将文化敬畏注入管理血脉,用市场逻辑重构产品体系,方能在“流量泡沫”中锻造出真正的文旅竞争力。

这座千年古城能否破茧重生,取决于管理者是否有勇气打破既得利益藩篱,让崆峒之道真正“道法自然”。(作者:介一)

分享圈内圈外查看更多>>

31

2025/03
AI甘肃丨短剧为城市营销引流...
“一部短剧带火一座城”的时代,来了!去年,一部《逃出大英博物馆》让无数网友破防,也让“文物归家”话题登上热搜;更早之前,...
view more

16

2025/03
兰州马拉松的风险和舆情预案...
2025年兰州马拉松的公开报道主要集中在赛事筹备、报名规则和流程优化等方面,未直接提及具体负面事件。不过,结合赛事规则调整和...
view more

14

2025/03
陇南丨城市空气质量为何「拉胯」...
编者按:2025年1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5年1月全省14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全省14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
view more

14

2025/03
匠心守艺清汤映城:牛肉面的精神...
当消费者权益日的聚光灯照进兰州面馆后厨,这场突如其来的"卫生风暴"掀开的不仅是操作台的油渍,更暴露出城市符号在商...
view more

14

2025/03
315热点丨一碗牛肉面的文明健康丈...
编者按:兰州牛肉面重伤食客?牛肉面质量入手,保证食材的干净卫生,杜绝添加剂等伤害大众健康的做法,抛弃高盐高油重口味重辛辣...
view more

14

2025/03
315特稿丨一碗面的良心一座城的温...
编者按:甘肃省市场监管局融媒体中心《市话实说》栏目坚持关注民生、问题导向、刀刃向内,第115期栏目针对网民留言投诉,直击曝光...
view more

19

2025/02
西北文旅:构建完整文旅生态链...
路边社消息:在当今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每一个举措都如同拼图的碎片,共同构建着庞大而复杂的文旅生态链。2月18日开幕的第四...
view more

14

2025/02
AI甘肃丨天水 生长在今人的呼吸...
天水麦积,古韵今风与“利咁饮”的味觉盛宴,提示一件让秦地儿女难忘的城市符号。龙含宝珠辞旧岁,灵蛇吐瑞贺新春。习总书记在乙...
view more

14

2025/02
AI甘肃丨陇南:江南春早 活态...
陇南橄榄绿,江南水乡情,利咁饮带你领略陇南的别样风情,隐含在茂密丛林中的风尘故事,已经在垂朽的林木上,长出了黑色云朵和一...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