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陇南在五一假期因游客过多,而将部分游客安置在学校和养老机构,引发了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引起来一些争议。
过去的几年,陇南这座城市虽然没有爆火,但是借助天水麻辣烫的余温和自身的努力,也城市短视频平台上有声有色的陇南。
但是文旅产业的流量来了,对于志在想通过文旅打好城市翻身仗的陇南来说,该怎么办?
其实自2023年起,网红城市接连涌现。淄博凭借烧烤火遍全网、天水因麻辣烫出圈,开封借由“王婆说媒”获得极高的关注度……短视频平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写着城市命运。
一些“非一线”甚至名不见经传的城市,仅需凭借一种味道、一个人,就能在算法的助推下站入流量的暴风眼。
而事情的起因正是五一当天直播时,不少网友反映没地方住宿。随即在直播后台为游客进行信息登记,并启动应急预案,截至2日凌晨3时,武都区最终临时安置游客1500余人。
由于这几年陇南文旅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游客快速增加,而酒店成为了一大短板。当天全市酒店满房后,陇南火速启用第二梯队的应急保障工作,包括开放党校宾馆、老年公寓、足浴店等地点。
而在这些设施都住满之后,陇南启动了兜底保障措施,就是开放提前准备的两所学校1600间宿舍,并为游客免费提供新的床上用品、洗漱用品和早餐。
对于这些做法有支持的,也有吐槽的。作为一个对陇南有着特殊感情的自媒体人来说,对于陇南的做法是支持的,因为这些做法的背后,是陇南希望借文旅产业,带动整体发展的决心。
作为一个山区占比超过90%的城市,除了采矿和中药材以外,陇南能指望的就是文旅产业,此前的好多年,由于交通不便,再加上不靠近主要的旅游线路,陇南的旅游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2017年兰渝铁路通车之后,陇南的文旅产业才迎来了发展的曙光,但是随后随着新冠疫情和多次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迟滞了陇南文旅的发展。
在疫情之后,陇南文旅终于再次起步,在这一届领导的努力下,引进了橄榄新城、万象古街、礼县三国文化产业园景区等一批文旅项目,而随着铁路、高速和机场的开通,与周边的交通逐步改善,陇南的文旅终于驶上了快车道。
但是受制于狭小的地形和文旅产业的发展滞后,陇南的酒店等接待设施上存在的巨大的差距,而井喷的游客和滞后的接待设施也是导致此次将游客安置到学校和养老机构的重要原因。
而这对于甘肃来说也不是第一次,因为甘肃其他地方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怎么说呢,背后的原因既是发展的滞后,也是甘肃不少县域人口体量不足有关系。
每年到了夏天,甘肃的一些小县城就会接待巨量的游客,相比张掖、天水、嘉峪关和敦煌类似接受过游客数量井喷考验过的城市以外,其他的很多城市并没有类似的经验。
尤其是疫情之后,西北文旅的爆发,让甘肃很多小县城既欢喜又担忧,欢喜的是可以借势西北文旅大发展,分一杯羹,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担忧的是城市接待设施的严重不足。
而从这几年的情况也可以看出,这种担忧是现实的,因为不少甘肃十几万甚至几万人的县城,要突然接待几万人的游客,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而甘肃由于不像中东部,中东部的很多城市之间的距离近,游客可以随时到周边的城市入住,但是甘肃的不少城市差不多有很多省份半个省大,酒泉甚至超过了很多省份的面积,这也就导致没有办法去其他城市入住,游客短时间的井喷,倒逼政府只能想其他办法。
所以,这就是陇南乃至甘肃接待设施的现实。因此,对于此次将游客安置到学校和养老机构,笔者认为不要过于苛责城市,不否认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努力的陇南,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
过去的这些年,中东西部的很多城市城区面积扩大了好几倍,但是甘肃中东部的城市受制于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导致城区面积有限,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限。
正是这个原因,很多其他省份的酒店经营困难,但是甘肃各地的酒店却一房难求,再加上旅游淡旺季的差异,也形成了资源的错配。
对于志在用文旅改变自己的陇南来说,接下来需要再接待设施上下功夫,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酒店、民宿等接待设施,补上陇南文旅产业发展的短板。
而对于努力的陇南,希望更多的网友给予支持和鼓励,也欢迎更多的网友能到陇上江南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不一样的甘肃,体验多姿多彩的陇南。(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大贺先生 原标题:文旅流量来了,陇南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