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热度最高的几项民间活动:山东淄博烧烤,云南的泼水节,贵州村超足球,广东龙舟比赛… …
贵州的“村BA”与“村超”成为热门话题,确实也值得关注与讨论;先不论赛事举办水平,个人认为单纯从赛事本身给农民带来的观赛体验与精神享受就很有价值,让村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乡村体育运动,总比让他们闲在家里打麻将、打扑克以及喝酒吹牛强多了。
当然也需要关注“村BA”与“村超”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赛事活动经费从哪里来?不让企业赞助挂名的话,完全靠当地政府财政拨款,还是有些吃力;浙江、江苏与福建等省份经济实力比较强,政府财政收入比较宽裕,把举办乡村体育赛事的活动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这应该没有问题;但像贵州、云南与四川这些比较穷的省份,政府财政收入少支出压力大的矛盾非常尖锐,让政府拨款恐怕有难度。所以,发展乡村体育事业的资金从哪里筹集,还需要再仔细谋划。
但愿这种民间的活动越办越多,政府做好保驾护航,不要让资本左右,同时,也不要让那些作秀的官员机会,村超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光明网撰文说,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是,“村超”“村BA”等群众体育赛事,为什么如此红火?
爬上梯子完成比赛评论工作的著名解说员韩乔生的话很有代表性:“走遍世界各地,报道了包括世界杯、奥运会等很多不同的比赛,真的和榕江‘村超’联赛大不一样。这里的比赛太接地气了!” 一句“接地气”,也道出了“村超”能够凝聚人心的奥秘。
我们看到,比赛前后,有挑着土特产品入场的“啦啦队”;比赛中场休息时,有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展示;整个比赛过程中,舞者与现场观众手拉手跳起多耶舞更是带动起全场狂欢。
人们一圈圈旋转跳动,是最“旋”民族风,也是心与心相连的文化符号。 毋宁说,热闹非凡的活动背后,映射出的是当地的共同体意识。
总有人说,“村超”“村BA”能火起来,得益于乡村独特的地理、场地优势,给了村民们广阔的活动舞台。
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对。
群众体育离不开硬件设施的加持,但根本上,还是需要文化的建设——在“村超”的比赛里,也许我们未必能看到非常流畅的配合、非常出色的技术,但其中从来不会缺少人与人交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与之相比,比赛的胜负得失也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而这,不正是群众体育活动的真谛和精髓?
一些地方文件落实文件,会议落实会议,走形式装样子,天天发誓不忘初心,什么什么提高文明素养,拍拍脑门,有何感想?(作者:介一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