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西部编者按: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在人口、就业、土地、生态环境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在深入剖析康县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现实困境及挑战的基础上,“康县经验”提出破解美丽乡村建设难题的对策与出路,以期为探究失衡人地关系走向再平衡的地域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巩固脱贫攻坚战的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为新时期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这些年全国、全省各地来陇南康县考察的也很多,每年要接待几百批,有一些是真学真用,还有些只看见了面上,认为康县林好、树多、水多,他们学不了,但有林有水的地方不光是康县,其实这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是一种不想作为的借口,各地的实际不一样,要创造各种不同风格的美丽乡村,关键取决于干不干,关键要真抓实干。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大事,我在康县工作的体会和建议是坚持六项原则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第一,必须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县长及乡镇党委书记要亲力亲为,分管的副书记、县区长要大胆创新、争先创优,省市县帮扶单位“一把手”要上心上手、支持帮扶干部建功立业。康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之所以取得目前这样的成效。一是关键在于“一把手”。美丽乡村建设,县委是关键。县委书记要当好“总指挥”,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不仅要抓全盘、抓统筹,而且要抓具体、抓细节,示范带动县上四大班子及部门、乡镇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美丽乡村建设这个中心和重点上来。乡镇和部门都要由“一把手”挂帅,承担第一责任。县委在配备班子时,就看“一把手”的担当作为,改“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配到“一把手”岗位上,让有为者有位、有位者更有为。二是把管人与管事结合起来。我们要求县委各常委都要包抓美丽乡村(组织部长还要按照“党建+”的责任分管美丽乡村,与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齐抓共管),把管人与管事相结合、权力与责任相结合,让组织部门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发现干部、识别干部、培养干部、选拔干部,让各级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主战场摸爬滚打、经受历练、培优选优。三是部门协调配合。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全县力量推进,我们提出“产业围绕美丽乡村调结构,交通围绕美丽乡村保畅通,城建围绕美丽乡村提品味,水利、林业围绕美丽乡村造景观,农业、扶贫围绕美丽乡村育产业,文化围绕美丽乡村铸灵魂,宣传围绕美丽乡村造声势,纪委围绕美丽乡村抓作风,省市帮扶单位围绕美丽乡村增投入,全县围绕美丽乡村聚合力”的要求,把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第二,必须坚守以人民为中心、以农村工作为大局的发展理念,把农村当故乡、把农民当亲人。县一级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大头在农村,建设乡村是第一要务。每年春节上班后,县上主要领导要到最偏远的村社调研,看望老百姓,了解群众对农村建设项目需求,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群众的问题,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一定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举个现实的例子:以前康县农村的一些年轻人,在外面打工找个对象不敢领回家,觉得村庄建设落后、道路泥泞、垃圾粪便遍地、房子又黑又乱,许多村车也开不进去,很没面子。现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彻底改变了这种现象,2020年底统计,脱贫攻坚的几年全县2700多名偏远贫困村大龄青年实现“脱单”“脱贫”,相继成家立业,有好多外省姑娘嫁到康县,仅岸门口镇中节村就有17名来自云南、重庆、贵州、山东等地的姑娘嫁到这里,有好多户把外面烹饪手艺引进来,开办了农家乐,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从根本上实现了安居乐业、脱贫致富(原国家扶贫办专题作了调研总结介绍)。一些村里老人说:“小时候唱的‘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社会主义好、消灭三大差别’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多亏了共产党的好政策,如果不搞美丽乡村建设,村里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变化”。实践证明,只有真心实意为农村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就造福于民。只要为群众干了事,群众永远感恩党,感恩政府。
第三,必须坚定科学合理规划建设,使乡村建设发展符合时代要求和群众意愿。建成的乡村要成为吸引群众不愿舍弃的美丽家园,防止建成“空壳村”。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同时也体会到不能把规划神秘化,关起门来依靠外智搞规划。一是农村建设一定要让群众参与搞规划,过去的红旗渠也都是群策群力干出来的。所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一定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农民的愿望出发。二是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对传统特色民居尽量保留,在不改变原风貌的前提下进行修缮加固;对群众近年自建房屋,从建设样式、风格、色彩等方面进行风貌改造;注重突出一村一户特色,全县农村房屋、庭院、厕所、洗澡房、停车房、柴火房都要合理配套,要接地气、顺民意,注重分类指导、因村施策,不能一个样式盖到头、一种颜色刷到底,防止生搬硬套、千村一面。三是要注重农村的适用性,在建设中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喜爱,要适用农村,建成一个村既让村庄美丽,又能发展产业,既能吸引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又让留下来的人再不想出去。建成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建成城里人观光、体验、旅游、康养、种菜、种粮的“后花园”,把农村建成未来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乐园和大后方。
第四,必须统坚决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农村和城市齐头并进、相互促进。我们在抓农村建设的同时,必须树立全面的系统的观念谋划工作,始终坚持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不搞单打一,把文明城市创建与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全域乡村旅游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深度融合,同时,高速公路、火车站、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循环经济园区、龙头企业、招商引资等重大项目也由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争取到省上的支持得到落实。先后完成城市“双修”、城区道路、标准体育场馆等60多项市政项目,建成区面积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多,城市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个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初步建成,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去年1月入围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100个县域榜单”,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有效发挥。全县有4个乡镇(长坝、王坝、岸门口、阳坝)跻身国家级旅游小镇,云台红色小镇正在建设,从城市到农村、从干部到群众全员参与、全民创城,城乡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第五,必须坚固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用“三个坚持”抓队伍、强组织、转风气。坚持公心为上、工作为上,在工作一线发现、培养、锻炼、使用干部,凭实绩选人用人,(2012年以来,全县1150多名基层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全县21个乡镇先后有66名同志担任过党委书记,有的同志在几个乡镇担任党委书记,先后有40多名同志走上了副县级或转任正县级领导岗位)。在工作实践中历练出一批能文能武、善作善战的优秀科技骨干、实干家队伍,(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王坝、阳坝、长坝、岸门口、望关、太石、城关、白杨、铜钱的党委书记都先后被市委提拔为县级干部,两河丁山、阳坝宋沟、碾坝玄麻湾三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被破格提拔为乡镇副科级干部),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爱干,成为了康县干部的良好风气。坚持锻造建设有规划、落实有队伍、办事有资金、工作有干劲的“四有”型基层党组织,使美丽乡村建设有了“领头雁”和“主心骨”。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主战场”作为检验干部能力和实绩的“大考场”,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愿意为村民服务、有能力有干劲的人选出来,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形成了乡村干部安心基层、热爱基层、奋斗基层,乡与乡争着干、村与村抢着干、户与户比着干的工作氛围。实践证明,做农村工作首先要把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建好,把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配强,就是帮扶单位的作用发挥也与乡村干部的能力有关,通过强有力的支部和威信高的支书,把农民群众组织发动起来,齐心协力把农村的事办好,把农民群众自己的事办好。
第六,必须要坚毅有干成事的韧劲,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增强统揽全局的能力,敢于担当负责、敢于直面矛盾。建设美丽乡村,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说空话不行,绕着干更不行,必须排除干扰和阻力,用钉钉子的精神,有历史的耐心,久久为公、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抓落实。一是主要领导要胸怀全局,善于谋划利长远的大事。要立志做大事,但大事要从抓细节上做起,比如:在项目资金整合上就要亲自研究、敢于担当,资金整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地方都在搞,但普遍存在“不愿整、不会整、整不好、整不动”的问题。资金整合虽然难度大,但只要一身正气,敢于担当就能做好,康县整合资金省上审计最后的结论是推广经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中央、省、市赋予县级更大的资金使用自主权,只要用给老百姓,只要有利于发展,就大胆地干。二是主要领导要以工作衡量班子成员的德才与对党的事业的忠诚,调动分管领导和基层干部敢于担当、一心一意抓工作。我们每年组织一次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的大规模美丽乡村建设观摩评比活动,现场点评、打分评比,并将评比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作为分管领导、包抓单位评先选优的依据,促使各位领导、各乡镇之间形成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一些搞得好的乡镇担心被反超,反过来偷偷学习后进者的长处,一些后进乡镇暗暗鼓劲,不甘落后、不断赶超,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更先进、后进超先进的典型,凝聚起了全县共建美丽乡村的力量。三是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把县直、乡镇、村社、农户四个方面建设家乡的积极性都要充分调动。过去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和听到,县上实施的乡村道路、水利河堤、修建村级公益设施等项目,村里群众认为是干部的事,在拆迁占中甚至不支持、不配合,在征地中寸步不让;但把项目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到户,还是发挥不了激励作用和造血功能,反而助长了等靠要思想和养懒汉。为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责任主体确定中,我们坚持对通村道路、桥梁、河堤、公共文化等大的项目,由县直职能部门包抓实施;通社道路、村内广场、公益设施、环保项目、文旅小品节点,由乡镇实施;房屋风貌改造、庭院改造、改厕改灶,把资金奖补到农户,避免了县直部门实施项目乡村和老百姓不配合,或者把资金全部下达村户,县直部门和乡村不支持不负责,一头热一头冷,保证不了质量和效果的现象,这样在建设中就调动了县、乡、村、户四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竞争性,在全县形成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担当、以干克难、接续奋斗、奋力赶超”的精神,成为激励全县人民努力奋斗的不竭动力。(作者:李廷俊 原康县委书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现陇南人大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