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县。
这个地方,对于中国的九百六十万公里的国土来说,它真的很小。区区不到21多万人口,面积也只是近3000平方公里,85%以上的群众居住在高半山和峡谷地带。为什么这个小县,成为闻名遐迩的“生态之城”,在《甘肃省蓝皮书》县域最具竞争县排名上,康县名列“最具生活环境竞争力”最强县?
康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程中,坚持“党委统领,各方落实,群众主体,整体推进”的总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四不”建设原则,统筹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依村就势,因户施策,就地取材,精细打造,保护古村,留住乡愁,打造特色宜居新乡村,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细”,“美美的康县”----这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产业兴旺从“乡愁”走进现实
康县在经营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实施“十村百户千床”工程,建成了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和69个旅游示范村,全域旅游大景区已初步建成。“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协会管理+大户带动+农户联动”的旅游扶贫模式,推动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全县旅游综合收入从2012年的2.9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01亿元,2260户8800名贫困人口,依托全域旅游大景区实现高质量脱贫,间接带动5176户增收致富,正在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有效引擎。
不仅新产业活力涌现,地方特色产业也“风生水起”。特别是大力发展“乡愁产业”,激活乡村经济,让乡愁真正落地。
在康县,人们的一天是从面茶开始的,也是一种极具乡愁滋味的。康县面茶,用康北的面粉、阳坝绿茶和高山核桃、土鸡蛋、洋芋为主要原料,配以红葱皮、薄霍、六月椒、生姜等佐料,经陶罐炭火烘煮制成。2018年,在阳坝老街成功举办了“康县乡村旅游美食节”,阳坝镇椒麻鸡、茶叶酥饼、油炸天麻片、面鱼儿、阳坝十大碗、豆花面皮;豆坝镇鼎锅鸡汤火掀馍;大南峪镇茶马古道罐罐茶;云台镇罐罐茶;白杨乡娃娃鱼汤泡饼、面皮;店子乡传统火掀馍蒸蜂蜜;大堡镇缙云烧饼;碾坝镇卜拉子;平洛镇康北麻花面果子;望关镇面皮;寺台乡面皮;太石乡洋芋夹夹;三河乡炕面肉等康县名优小吃脱颖而出;田园风光、乡村民宿……这些适于大众创业的景致和地方特色饮食走出农家、走进市场,成了农民增收的“乡愁文化”富民产业。
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康县不忘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各类设施建设,全县已累计建成村级文化大院166处,配套了村民服务中心、村史馆、家史馆667个。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幸福指数得到了巨大提升,“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是康县振兴乡村的实践目标。
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到“一片美”
康县县委连续七年以1号文件安排美丽乡村建设,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8.3亿元,群众自筹达27.8亿元,已建成美丽乡村317个,占全县总村数的90%以上。走进康县乡镇村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民们感慨,原来门前屋后垃圾成堆,村里蚊子、苍蝇多得不得了,随着“全域绿美净”工作实施,村里这一年的变化“翻天覆地”。
“你到这里村里来看,地上干净得连一颗烟蒂也难找到。”外地游客王先生惊讶地说,保护环境如今已是村民们的自觉行动。
近年来,康县持续推进“家洁院净、村评户比”主题活动,“全域绿美净”创建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县评选县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00户,示范村21个,乡镇示范户1000户,评选出省级“最美庭院”示范户10户,先进个人8个,示范村2个。
通过全县的大力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已经逐步从当初的“要我干”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干”的热情;从往日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到四周的干净整洁;从生活中的邋遢随意到淳朴的民风一点点的养成,这些都是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变化。如今步入农村,家洁院净、窗明几净,面貌精神,一幅幸福欢乐、文明祥和的景象跃然眼前。从根本上改变了康县农村面貌,筑起一片生态高地。
同时围绕核心观光道路沿线及周边的建筑、水系、景观等,实施精细化的完善工程。依托自然美,推动乡村风貌彰显“陇南”建筑特色,浓缩“乡愁”民居精华。
文明乡风扑面来。“美丽康县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的道德观根深蒂固的种在了群众的心中,如今这颗种子已经悄然萌动,一朵朵馥郁芬芳的文明之花绽放在康县大地。
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康县,史称永康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之地,是甘肃向南辐射的桥头堡。
为了培育农村产业链,康县深入推进农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调整,突出发展中蜂养殖、茶叶、蔬菜、中药材、食用菌、蚕桑等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出高效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2019年康县委、县政府1号文件指出:在平洛河、大堡河、碾坝河流域,发展6000亩以辣椒为主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在公路沿线、旅游景区发展3万亩油菜种植基地;在康阳路、307省道、567国道沿线,发展南瓜种植;在全县适宜区新发展以贯叶连翘、白芨、大黄等为主的中药材1.6万亩,力争全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10万亩;依托各贫困村新建的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袋料香菇、袋料黑木耳等为主的食用菌500万袋;新发展中蜂养殖8000箱,力争中蜂养殖突破7万箱;在全县新发展以太平鸡为主的放养鸡10万只以上,争取全县全年放养鸡出栏达到80万只以上;以富民公司为依托,引领全县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快速发展,力争年内新发展龙头企业2家以上……
康县委、县政府有效整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资源,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开发农事体验项目,着力体现“俗、古、土、野、洋”的独特韵味,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休闲农业、民俗民宿,变普通农居为特色民宿,变田园景观为体验乡村,打造集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体验、中医养生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区),规范管理,把农村建设美、经营美、营销美,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效益。
旅游不光需要“颜值”,还需要一种“气质”
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诸个时空瞬间,从“变到不变”也是一种精神的沉淀,一种永恒的铭记。在“生态为基,发展为要,民生为本、党建为先”感召下,整县建成生态旅游大景区,全域旅游的蓝图已经实现,康县的美丽乡村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康县以外的世界。
当我们穿梭在时间的长河中;当我们融入康县美丽的山水画卷里;当我们品味浓浓的乡愁文化和泥土的芬芳;当我们回眸倾情的美丽村庄和炊烟的悠然……曾几何时,我们也计划着用光影的办法,留存这些美丽的乡村,铭记这些美好的生活,我们展开广阔的思路,向更多的人展示,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康县的“美丽乡村”成为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对一个地方,行走次数多了,就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关注。对于每一次伫足,都像一次次欣赏:那一刻的变化、那一地的不同、那一山的翠绿、那一沟的绿潭、那一庄的炊烟、那一城的微笑。体验康县的魅力,与美丽乡村擦出火花,我们娓娓道来的是这里的故事,我们期望的是明天人民的幸福和安康。
由于康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践行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和建设美丽乡村中,涌现出感召人心的“康县精神”和可歌可喜的“康县故事”,康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博大精深,乡愁文化内容丰富多彩。
一切去矣,曰止则止;万般来了,思观便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美丽乡村,它是一种聚集,一种感召;它是一种向往,更是一种精神。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云西部传媒 刘晓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