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对群众的悲欢冷暖感同身受,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和成效体现在群众的开怀笑声之中。”福建省长习近平在谈到参加此次会议的感受时说。
“国计在于民生。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仅要衡量其增长速度、财政收入等指标,更重要的是看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改善程度。”习近平说,“去年,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10.8%,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了263.34亿元。‘十五’期间,福建也要成为群众收入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
“生态环境保护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习近平向记者介绍说,鉴于福建省初步具备了建设生态省的基本条件,今年明确地把生态省建设提升为新世纪发展战略。
习近平说:“关注群众疾苦,还要善于从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事情做起,让群众增加放心感、安全感。”福建江河交错,千百年来,绝大多数县市城区没设堤防,或者堤防标准很低,形同虚设,其中30个地方居住在洪峰水位以下,灾害频繁。有人评价说,“江堤”者,“江啼”也。截至去年底,福建省经过四年奋战,千里江堤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建成了“五江一溪”洪水预警系统,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虽然政府投资37亿元,但是保护了全省28%的人口和52%的工农业总产值。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城区防洪标准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习近平说:“作为人民的政府,消除局部绝对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始终是工作重心所在。”福建实施“造福工程”,老区和少数民族行政村“五通”建设和茅草房改造任务已经先后完成。一些船民上岸定居,告别了千年海上漂泊史。为支持山区发展,去年安排山区一次性转移支付9亿元,发展资金3.5亿元。目前为止,累计搬迁了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贫困山村以及受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的农民26.6万人,省里决定今年再搬迁1万人。
《人民日报》 (2002年03月04日第五版)
评语:“我们要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对群众的悲欢冷暖感同身受。”2002年3月4日,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的“代表团之声”栏目里,刊发了对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代表的采访,标题是《牢记政府面前“人民”二字》。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年前,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作出庄严承诺。
从主政一方到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人民”二字在习近平心中始终是字字千钧。“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习近平身上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自觉传承,也是其人生成长经历的高度凝练,彰显了鲜明的政治品格和人格魅力。
习近平的人民情怀,流淌在关切百姓冷暖的点滴细节里。在今年千余字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10次提“人民”、5次提“群众”,用了187个字的段落来谈脱贫。这些年,与阜平困难群众盘腿坐炕拉家常,给梁家河乡亲送上自己出钱办的年货,同井冈山老区人民一起打糍粑,一幕幕下基层的生动场景,记录了习近平时刻牵挂的正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尊民、亲民、为民之情,在朴实的大白话中自然表露,在身体力行中见微知著。
习近平的人民情怀,蕴含在关系家国命运的宏大叙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火热的中国大地上正在激情地书写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时期“赶考”答卷,从严治党,高压反腐,廓清政治生态,凝聚党心民心;深化改革,攻坚拔寨,稳步向前,开弓没有回头箭;改善民生,实惠看得见摸得着,让人民群众更有放心感、安全感、获得感。
“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习近平的人民情怀背后是敬畏人民,是责任担当,是率先垂范。
当前,仍有不少不收手不收敛的腐败分子以身试法,一些地方和领域的“四风”问题屡禁不止,漠视群众疾苦的“官老爷”时见曝光,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频有发生。这些为官不为、滥为、乱为的现象,与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影响党的形象,破坏干群关系,需要我们持续强力纠偏。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学习习近平的人民情怀,就是要鞭策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习近平的人民情怀不仅有着丰富的政治内涵,也为广大领导干部指明了行动方向。全国两会胜利闭幕,迎接十九大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的改革发展必将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中国巨轮定能在跨越历史的三峡中破浪前行,驶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