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峪镇花庙村,花庙自古就有种水稻的习俗,是北茶马古道上,具有文化积淀的乡镇。据考证,云台、大南峪、窑坪,就流传“背斗高架子(背负东西的工具),大碗红筷子。蒸饭(米饭)冒儿头,扯面菜头腐(面食)。”的民谣,这是使我们从中仿佛能感受到云台、大南峪、窑坪客栈云集客户,享用着康北朴实、热情的历史画面。
9月20日,在康县大南峪的花庙村村民,早上,喝过面茶,收割金黄成熟的稻谷的情景。(张根/供图)
大南峪镇镇长崔定强介绍,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本着扶持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立足点,鼓励支持社员种水稻。今年花庙种植的350多亩水稻预计产量将达到40万斤左右。花庙村不少人家都种植了水稻,现在花庙的社员吃的米都是自己种的,吃不完的还外销到周边地方。
沉甸甸的稻穗,让金色的丰收喜悦,飘散向远方。(张根/供图)
说起康县,很多人都说康县的气候好,生态好,有陇上小江南的美誉。然而,除了生态的优势,康县的物产丰富,广泛利用互联网+,使得土特产扬名中外。
这几年在康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产业拉动扶贫”的战略,以“南茶北桑整县核桃”为产业基础,把产业扶贫成为作为一号工程和首要任务。他们结合县情,因地制宜,把脱贫致富、美丽乡村建设和群众增收致富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之路。比如寺台乡公沟村的大黄种植;大堡镇朱家坝魔芋种植、四合村黑木耳种植;白杨乡竹园村魔芋种植、香菇大棚、土蜂养殖、贯叶连翘、乌药、天麻、茯苓种植、大鲵生态养殖;碾坝乡安家坝村南瓜种植、青㭎坝村香菇种植;三河坝镇公家湾村白芨、重楼种植;大南峪镇大南峪村桑蚕养殖、稻米种植等产业的形成,都离不开“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
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证明,培育产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创建农村产业品牌等,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相关资源要素和人才,才能促进乡村产业的稳定有序发展。(云西部传媒: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