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村振兴的关键首先是城乡融合,然后才有一、二、三产融合,以及生活、生产、生态融合。
所谓城乡融合,就是城里人到乡下,带着资本、人才和技术与乡村资源进行交换,这种交换的利益平衡点就是共享,共享田园和家园。
更精准地说就是共享土地和宅基地,而乡村能够拿得出手的资源也就是土地和宅基地,土地和宅基地如何变资源为资本,最终以资本的形式与城里人交换?最终才会推动共享经济,这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和必由之路。
后工业革命时代,或者说是逆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就是城里人与农村人一起蜕变为新乡人、新农人,而乡村成为城里人养老养生的乐土,大家生活的共同家园,而附加值高的产业最好交给城市和特色小镇去做。
“大批不懂乡村的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进入乡村,比鬼子进村更恐怖”
——这是现在乡村振兴中一个很普遍很尴尬的现状。不懂乡村的人去改造乡村,不仅是亵渎乡村,更会毁掉乡村。
但另一面,在乡村振兴中,尤其是乡村旅游打造中,“乡村人不懂城里人”,“不懂城市脉络就去发展乡村”等现象更值得深思。
乡村,是乡村人的乡村,也是城里人的乡村
从城市崛起开始,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从经济模式、组织结构、文化属性等多种层面,都长期处于一种对立割裂状态。
但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二者联系起来。如今的主流观点中,城市与乡村不再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而是一个难以割舍的有机体。这种有机体,不是让乡村更像城市,也不是逆城市化,而是两者在协调发展中找准自己定位,成为平等的互补单元。
如果说城市为社会探索一种向前的动力,那么乡村则为这种动力提供精神慰藉和稳定后方。
现在的乡村,已经不是乡村人的乡村,更是城里人的乡村。城市让生活越美好,乡村就让城市越向往。这种向往,已经超越“第二居所”的概念,更上升为一种精神文化刚需。
为什么当下乡村旅游发展同质化严重、为什么很多乡村旅游业态落后……,诸多种种问题的根源,恰恰就是乡村人不懂城里人消费,不懂都市消费潮流,更不懂城里人为什么喜欢乡村。
所以,现在谈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谈乡村,更不能关上门来治理乡村。我们必须把乡村振兴融入时代发展的节奏中,融入到与都市发展共鸣的节奏中,融入到与城市消费共享用户的节奏中寻找空间。
懂城市,才能共享城市资源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很多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往往由于“不懂城里人”而无法取得经营突破。
更遗憾的是,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原住村民身上,就连很多返乡企业家和返乡青年,也表现得颇为明显。他们中很多人虽然进城生活,但由于从事工业、制造业等原因,事实上对城市消费并不熟悉,对都市年轻人的潮流更是陌生。
他们返乡后打造的乡村旅游业态,往往过于追求自己儿时的情感记忆,过于讲究乡村的感觉。饭菜要追求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房子要恢复土坯泥墙,总之,乡村要杜绝一切城市化符号的东西。比如咖啡,乡村怎么能出现这种东西!
这种个人烙印明显的“作品”,对于其他消费者,尤其是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城市消费者而言,几乎完全不带感。
作为乡村游主流游客的80后、90后,和70后经营者之间,成长背景、生活场景、思维模式、爱好习惯、格局视野等等几乎全不一样。
衣锦返乡的“新乡贤”、“新知青”以及原住民,大多都是农村出身的70后,白手起家,事业有成之后,一方面想转型追风口,另一方面意欲回报家乡。
这种“衣锦还乡”的背景和心理决定了,他们对于儿时乡村、对于田园生活、对于逆城市环境的由衷喜爱。
但对于出生在农村的80后、90后而言,他们对于乡村的印象,几乎都是负面的——贫穷、落后、闭塞等等。正在追逐事业的他们,心中最大的理想不是追求乡村生活,而是逃离农村,改变命运。
对于出生在市区的80后、90后,他们对于乡村的概念更是模糊的。这种模糊大约就相当于我们想象朝鲜人的生活状态。
习惯了都市品质生活的他们,愿意到农村去,更多是出于新鲜感和好奇,而绝非对于农耕文化、对于破门板当桌子、粗瓷大碗喝茶之类生活方式有多热衷。
所以,忽略掉都市消费心理,忽略城市消费潮流、忽略年轻潮人的诉求,过于在乎“乡村情怀”,过分强调“以我为主”,经营后果可想而知。
不懂城里人,就无法复活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的振兴。如果不懂城里人,无法将乡村产业与城市需求建立联系,无法融入社会大分工,就无法把握乡村产业的脉络。
比如很多新乡贤、新知青、新农人回乡打造生态农业。在突破传统种植技术、传统管理模式、传统营销模式上,这些人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本质上,它们仍是在农业领域打转,并没有突破农业本身属性,顶多是对传统农业的优化和升级,根本谈不上“跳出农业做农业”,更谈不上产业创新。
因为只改变种植技术和管理营销模式,既无法从规模上解决产业化和品牌化问题,又无法在品控同时解决成本问题,更无法在营销上解决信任和溢价问题。新农人在解决别人的困境后,又走进自己的困境。
从全球的成功案例看,像台湾“新农人”那样用三产带动一产、用文化内涵提升农产品价值、用场景体验带动在地化销售、用文创复活传统产业的操作模式,或许才是我们乡村振兴中亟待学习的产业路径。
所以,乡村振兴,首先是思维的“振兴”,思维“振兴”的第一步,就是“打开门”做乡建。我们要把乡村打造成全社会、全人类共同喜欢的“乡村”,而不只是乡村人的乡村。
因此,只有读懂了城市,读懂了社会潮流趋势,才能共享全社会资源,才谈得上乡村振兴。(来源:参见庄主 作者:牛十力 原标题:大批不懂乡村的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进入乡村,比鬼子进村更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