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村,隶属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爱园镇,村中有7棵古梨树,相传于清朝乾隆时期栽种。于是,“百年梨园”成为了这片土地的闪亮名片。
今年夏天,果园村来了一群年轻人。他们是来自国内外30所高校的建筑系学生,来参加在此举办的“2019UIA-CBC国际高校建造大赛”。这一群准建筑师在18天的时间里,参与设计建造了15座梨园小屋,装点丰富了古老梨园。
设计留住乡愁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凳子剧场’。板凳也是我们那里常见的家具,看到它们,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生活的场景。”来自北京的游客张晓鹏告诉记者。
张晓鹏所说的“凳子剧场”是15座梨园小屋之一。在剧场内,由200多条长板凳搭建起的弧形观众席尤为引人注目。
“泗阳有舞龙民俗,我们便从板凳龙的民俗中提取了板凳元素。此外,板凳也是当地村民生活中常见的家具,因此我们选择板凳作为设计的主元素。”参与此次建筑设计活动的澳门城市大学学生代表周峻龄说。
除了“凳子剧场”外,由清华大学和希腊卢布尔雅那大学团队设计建造的“幕天席地”也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者在现场看到,“幕天席地”轻盈的曲面屋顶宛如被风掀起,村民和游客可从小屋的北侧走上铺满稻草的屋面。 该作品指导教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王辉表示,希望能通过设计建造“幕天席地”,给当地留守的老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日常生活的场所,也为还乡的年轻人找回童年躺在草垛上看天时简单纯粹、无忧无虑的心境。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对乡村进行大拆大建,进行景点式开发,会严重破坏村落的文化脉络,动摇乡土文化的根基。本次国际高校建造大赛的主办方代表、CBC建筑中心主任彭礼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不同的体系,不能简单地拷贝成功的模式,同时还应注意保持乡村中原有的多元性、差异性。”
设计带动产业
由东南大学和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团队设计建造的“芳木为邻”,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据东南大学学生代表李元介绍,“芳木为邻”采用模块化机构,可以自由组合形成不同类型的空间,如休闲空间、休息空间和零售空间。
“以前都是在马路边摆摊,而在这里卖水果除了能和许多人交流外,也很安全。”唐师傅告诉记者,他是在“芳木为邻”建成后首批入驻的果农。
除了促进当地果农售卖果品外,由中国美术学院和希腊国立雅典理工大学联合团队设计的“畅梨园”也为当地创造了一个手工艺展廊。
据了解,15座梨园小屋中至少有7座梨园小屋具备果品、手工艺品展销功能。
优质的梨果产业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果园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但该村现有产业仍较为初级单一,上下游产业配套也亟待完善。如何助推当地产业提升,焕发“百年梨园”自身动力,是果园村面临的发展难题。
“我们希望15个梨园小屋在建成后能融入村落环境中,真正为村民所用,为提升生产生活品质服务。”彭礼孝表示。
设计开启新生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梨园小屋在试图留住乡愁的同时,也在尝试改变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
由山东建筑大学和中国文化大学团队设计建造的“爬梯剧场”,则喊出“乡村生活唤醒师”“用爬梯,开Party(聚会)”的口号,试图让更多的村民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激发乡村活力。
此外,梨园小屋对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还体现在帮助他们培养更好的生活习惯上。
“第一次有种走进垃圾站就不想离开的感觉。”张晓鹏说。这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垃圾回收站是由北京林业大学和日本千叶大学设计建造的一座梨园小屋。
记者注意到这座垃圾回收站中设有干湿垃圾分离装置,为了适应农业生产活动,垃圾回收站会对湿垃圾进行沤肥处理。此外,为了培养村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在垃圾回收站的一侧贴有团队成员手绘的简明垃圾分类示意图。
“我们希望梨园垃圾回收站成为乡民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座本地人真正需要的乡村建筑,融入乡野的底色之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段威介绍说。
泗阳县委副书记、县长马伟说,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给泗阳县留下了15座梨园小屋,也提升了“百年梨园”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以设计的力量融入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