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县来说,大鲵并不陌生。人们习惯称之为“娃娃鱼”。因为叫声象小娃娃的哭声,当地人视其为灵物,也有家庭喂养“娃娃鱼”的习惯。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及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中国大鲵除西藏、内蒙、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康县是环境容量小,生态较脆弱的生物多样性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状态,从侧面反应该地区的环境质量。
在两栖动物中,大鲵的生活环境较为独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每个洞穴一般仅有一条。洞的深浅不一,洞口比其身体稍大,洞内宽敞,有容其回旋的足够空间,洞底较为平坦或有细沙。白天常藏匿于洞穴内,头多向外,便于随时行动,捕食和避敌,遇惊扰则迅速离洞向深水中游去,康县梅园沟、秧田河、燕子河铜钱至阳坝段是理想的生存生活地。
2009年10月3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康县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涵盖素河、清河、岸门口河、秧田河、三河、铜钱河、阳坝河、太平河、柯家河9条河流,总面积1024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094公顷,缓冲区面积3261公顷;实验区面积4892公顷;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为主要保护对象。
2011年7月,康县成立了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门行使大鲵管理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的权力,重点对大鲵野生生物种群进行严格管理和保护。
2018年6月26日下午6时许,三河乡接到席坝村村主任白清明、监督主任姚万新和村民张金姚汇报,暴雨过后,发现一条长约80厘米的野生大鲵被洪水冲到席坝村河堤上,奄奄一息。
三河乡党委书记杜魁、乡长万玉宁第一时间安排对野生大鲵进行救治和喂养,一面向县大鲵自然保护局汇报野生大鲵被洪水冲上河堤的情况,村干部和群众自发救治大鲵的行为得到县大鲵自然保护局充分肯定。
在席坝村主任白清明等人的细心照料下,经过10多天的精心救治喂养,野生大鲵已达到放归自然条件。
7月9日,在康县大鲵自然保护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乡村干部和席坝村群众在席坝村漫水桥将救治后的大鲵放归自然。
村主任白清明等人发现野生大鲵,并主动救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说明了康县大鲵保护区自然资源丰富、良好的自然生态、优良的水质状况,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栖息场所,乡村干部、广大群众爱护环境,共同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根深蒂固。
为了倡导保护国家野生动物,鼓励保护大鲵,牢固树立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家园的理念,康县大鲵自然保护局对救治野生大鲵的白清明、姚万新、张金姚3人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和200元奖金。
为此,三河乡党委、政府呼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爱护三河乡的青山绿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号召向席坝村干部群众学习,积极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及生态环境中来,爱护青山绿水,守护好我们的生态家园。(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