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抬头望去,是明媚的“兰州蓝”。苍树吐翠,碧水泛波。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绿树成荫。兰州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2%,南北两山林地达到58万亩,建成森林公园20余处,休闲游览基地80余处……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人的梦想!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
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让绿色溢满城市、幸福簇拥市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兰州一直在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让生态成为城市的闪亮名片
树影婆娑,暗香浮动,人流如织……
在微风吹拂下,黄河风情线滨河两岸,成为夏日夜晚兰州市民们休闲游憩的好场所。
聚焦“增容扩绿”全力打造城市绿色屏障
近年来,兰州市坚持“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小区景观化”的原则,大力实施“增容扩绿”巩固提升工程,构建起以南北两山为屏障,城市主干道为骨架,“黄河风情线”为主线,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游园广场为景点的城市绿化新格局,推进城市主题公园、滨河健身步建设。沿城区黄河两岸新增绿地150多万平方米,成为国内最长的沿河开放式公园和绿色生态长廊。
水车博览园中,一步一景。小桥、流水、鲜花、绿树、小景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的美丽自然画卷。
黄昏时站在栈桥边举目远眺,只见落日余辉映衬下黄河浩浩荡荡向东流去,令人叹为观止,而这等美景,只是近年来,兰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2018年,兰州持续打好“兰州蓝”保卫战,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12.3万亩,南北两山生态修复2万亩,新增和改造城市绿地81.29公顷。
2019年初,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国家园林城市”巩固提升成果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努力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盯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目标,打造整洁、干净、优美的“精致兰州”,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让生态成为城市最大公约数。
在兰州北24公里皋兰县忠合镇,有一个兰州绿色文化博览园,这里展现了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历史、成就和经验。
自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先后有数十家省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逾万人携手参加春季义务植树和林地认养认建活动,栽植各类树木50000余株,认养认建林地2000余亩。
已建成全国金融青年林、中日友好纪念林、市长林、人大林、解放军青年林等;八大纪念林区被兰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展示基地。
从上世纪50年代干部群众背冰上山植树播绿,到80年代党政军企事业单位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再到2000年以来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等工程化造林,经过持续绿化建设,南北两山林地从无到有、积少成多,形成了完善的人工生态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管理管护体系生态,已成为我市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公约数。
兰州市两山绿化工程,不仅成为山水之都的城市名片,更成为全国人工造林的一面旗帜,以及见证了兰州人民不畏艰难,绿化家园的雄心与壮志的绿色丰碑,让绿色成为最普惠的生态福祉。
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居民是否能够畅快呼吸,高楼大厦间是否有养眼绿意。
今年前5月,兰州“气质”良好,空气质量达标率83.4%(剔除沙尘后的达标率为89.1%),达标率同比提高了18.5个百分点。未发生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同比增加28天,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预测排名第98位,改善率排名第20位。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2018年1月31日,兰州市政府正式印发《兰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规划了未来三年兰州垃圾分类时间表,至此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式进入政府推动、全面参与阶段,按计划,到2020年底前,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覆盖范围要达到90%以上。
2019年2月1日,《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也宣布实施办法,详细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等细节,也明确了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源头减量、系统治理的原则。
这意味着从2019年开始,兰州市“垃圾分类”有了规矩与方向,真正步入实施阶段,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狠抓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塑造天蓝山绿水清的‘美丽兰州’”。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兰州市的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绿色发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美丽宜居新兰州。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不出城享生态之美;居闹市乐花香之怡!
天更蓝、水更净、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兰州这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正在成为西北生态文明建设的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