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问子路,孔子最近在忙些什么。子路白了叶公一眼说,无可奉告。回去后,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说,你子路品牌意识不强,你得学会推广老师呀,就说老师日理万机,累并快乐着啊。这是《论语·述而》里的话。
后来,人们从善如流,不管版权,都在说“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绩《答刺史杜之松书》、宋濂《赠梁建中序》均在抄袭。
老是自然规律,本无可免。有时候,人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就已经长老了。村上春树也说,“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村上春树还做鸡汤文:“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简直有点老年人的唠唠叨叨了。
在张爱玲笔下,人上了点年纪,就会变成生活的旁观者,像高更名画《永远不再》里的那个女人,不过三十多岁,爱过,却已经是永远不再能爱,只能听风看云了。对于老人,最浪漫的想象也不过是“有人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那也是一种单方面的高尚之爱,已经“睡眼昏沉”“在炉火边打盹”的女人,是无法接收的。
既然老无可阻挡,趁着将老未老,男人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女人要辅佐男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就算人微言轻没那么大志向,要把日子过好了,也要做一回拼命三郎。
问题是,这股精气神固然好,却不见得能撑到底。人到中年,男人发现这日子也就这样了,女人发现,这男人也就这样了,人生里都只剩下大空虚。
面对这种大空虚,好多男女一生都没有形成自身建设的习惯,正视大空虚。当生命力逐渐衰减,露出荒芜的底色,他们的表面或内心就会变得歇斯底里,或是拼命抓钱,或是抓住一点权力,并借此刷下存在感,看上去大义凛然。不管老而有德或无德,通过这斗争,一切的不如意,都似乎找到了出口。
然而,故事结局总是一样:从前的我已离开,曾经的你已不在。你苦苦等他在机场,他却撑一叶小舟在游荡。当青春狂笑着走了,只有你独自留在风中凌乱。(作者:李成侠 甘肃日报 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