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化,如果按照文化研究的角度,是一个交叉(intersectional)的现象,青年文化内部围绕城乡、城市或地区、社会性别、阶层等不同维度相互区分,也相互交叠。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层。而更重要的问题是,正是因为现在传统媒体日渐式微,使得现在网综节目很大程度上把持和掌握了青年文化领导权。
现在信息娱乐行业是一个高资本聚合、人才密集型领域。
这些平台希望利用这些已经在原来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市场成功的节目模式,并以一种普世性的方式,帮助民营资本在国内完成了新一轮的利润积累。
粉丝经济也产生了几点新变:首先,受众由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身兼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角色。借用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的概念,过去粉丝经济形成过程中,粉丝无法直接参与文本、产品的生产过程,但养成类节目为粉丝提供了直接介入产品完善与成长流程的机会,使其从“盗猎者”转变为“看守者”的姿态,也反映出粉丝与偶像力量关系的改变。
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出走的广电团队和人才,本身构成了视频网站网综节目制作的改革排头兵。与此同时,从节目辛迪加分销模式到网站天价独播模式的转换,也使视频网站与省级卫视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不再是过去的“同业同盟关系”,而是力量并不均衡、甚至存在一定不平等的商业交易关系,当然,占据主动权的不是传统电视,而是视频网站。
毕竟,随着中国年轻与城市中产观众在过去十年由电视转向中屏、小屏的不可逆的迁移,与占据了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双重优势的视频网站相比,省级卫视的议价权与协商权大为降低。
网络综艺近年来集聚了大量的风投和资本,吴畅畅老师结合调研经历,指出在网综节目与湖南、浙江、东方、江苏等第一梯队卫视的重压下,不少缺乏足够生产成本的省级卫视,顺应顶层设计,反其道而行之,将资源投入于文化创新类、经济类、扶贫类与公益类等四大类型节目。
不少省级卫视的相关节目先叫好,收获顶层的关注与宣传,随后获得广告投放,这算是对此前电视市场化逻辑的一次反向行动。(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创造101》总编剧顾问吴畅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