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2017/12/31

我的18岁照是一场心灵颤抖的传播运动

在2017年剩余不到1%的时候,在朋友圈开始晒18岁的照片,迎接99%的2018年!这是一场关于情感最软的吐槽,而且是全民吐槽。

原物归新,这是当今一种让灵魂冒热气的特征,这场活动不及气吞山河和壮美,但是足以在辞旧迎新的时刻,波澜壮阔,泛起阵阵涟漪!

18岁的岁月,是青涩的,也有人说,这时候是怀春的季节,也是有梦想的年龄……

青春公祭日来了!

这场公祭,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结,众生皆平等,每人都有18岁。

这场年龄秀场,只所以在此时此刻,引起广泛的参与和关注。其具备了一场传播运动,必须具备的要素:

1、触点会爆发。对于每个人来说,尝试就好,无所谓轻重。触点的爆发,就是在短短的视觉里,进行触动和响应。

2、广泛参与。广泛参与是互联网生存的博大土壤,只有参与的广泛性,才是关注热力的形成要素。

3、深度沉浸:互联网的沉浸度,提倡自由,却被自由。但你却不由自己深度沉浸其中。

4、理解多元:用很旧的方法去创作,可能只能适应部分老年人的观念,不能影响年轻人。切入的角度、方法都应该多元,才能真正深入年轻人这个群体。

5、引发思考:对于传播艺术的创作如何与关切题材之间的相互呼应,在目前看来确实存在矛盾。大家普遍认为,社会题材就应该退回传统方式进行创作,但其实在全球化的今天,青年一代对创作有更宽的理解与创作方式。

6、积极互动:多元的发散意见,是对自己空间的表达和认同。

7、广泛传播:我曾经说,一切营销活动皆是传播。没有传播力的事件和思想,都是苍白和无力的,不具备生命力的。

8、不刻意做作:让人唾弃的依然是一种ZUO的方式,这已经在业界达成了共识,当然,也有一些ZUO在朋友的容忍之内,也无怪乎其他。

9、心灵颤抖:文化和文学,最大的魅力就是心灵的共鸣,现在叫扎心。

任何新事物对人的改变都是从“认知层面”发生。互联网时代的最大改变,可以总结为三点:

一是资讯爆炸:阅读是最大无知行为。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把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面前,那就是多线程任务也开始考验我们的阅读和理解了。在从前,看书这种相对私密、封闭的行为因为载体的改变而面目全非。从科学到艺术,然后,兴之所至就要把一段精彩的文字右键一下拷出来或者直接截屏拿到社交媒体上去分享,乐呵呵地回应下面的评论。

这个行为当中就涉及到了前面说的多线程任务,事实上这是一个行为心理学的课题,此处就不展开了,简单来说,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具有handle多线程任务的能力的,ta的注意力能够同时铺在好几件事情上并且都处理得不错,有些人没有,ta的注意力在一个时间段只能盯在一件事情上。

但即便是那些具有多线程能力的人,同时期任务的数量也是有个上限的,不可能想要多少有多少。2011年波士顿大学的S. Adam Brasel团队有个研究就对人在媒体上的多任务行为做分析,谈到疯狂的互联网信息是如何把每个人都拖入了频繁切换的多任务操作,导致注意力被耗散,效率极低

二是信息及服务唾手可得:隔离和区隔使得我们愚钝不堪。

资讯爆炸引发的信息过度简化:“资讯爆炸”,有众多专家担忧互联网信息量超载会给我们的大脑带来过大的负担。事实证明,专家们一如既往,错的离谱。

没错,现代人的大脑跟原始人并没有多大区别,我们今天一天接触的信息量比原始先辈们一辈子接触的信息量还大。然而,人类与生俱来似乎就有强悍的“信息筛选屏蔽能力”——海量信息引发大脑信息筛选能力的“快速进化”。

这不是好事么?很遗憾,“进化”从来就不考虑“优劣”,进化考虑的是“适应性”。

除了极少数比例的精英,普通大众筛选信息的手段简单粗暴:基于爬行动物脑的喜好——即“爱”“恨”“情”“仇”“浅显功利”等资讯会优先占据用户注意力。

信息及服务唾手可得对大脑“奖赏回路”的重塑。

在自然界,任何动物一旦一段时间毫无所获,必将面临挨饿乃至死亡的危机。

人类的先祖一样如此,这进化出了一种现代人称之为“无聊”的“焦虑感”。即,一旦我们无所事事,就会感到焦虑。这种不舒服的感受会迫使我们“行动”,而且通常会倾向于“脱离舒适圈”(更有机会脱离困境)。

换句话说,人类需要必要的“无聊感”。比如一个初中生无聊时可能会翻看厚重难啃的名著经典。但是,时下,对一个人成长至关重要的“时空间隙”,却被互联网以最低成本解决了。

商业机构绞尽脑汁占据我们所有人一分一刻的“无聊时间”,每个人看似都很“忙”,忙的连睁眼起床、上厕所、洗漱、吃饭、甚至与人交谈都在盯着手机屏幕。

而一旦“断网”,许多人人都会出现“烦躁、抑郁”的“症状”。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三是社交本质剧变:用户时间决策模式,故事左右我们的时间。

“你的业余时间自己能把控多少?”,你是不是以为我脑子被驴踢了。但是,在怀疑我是否刚从动物园出来前,我们最好反思下:我们真的能很好驾驭自己的时间么?

如前面论述,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导致所有的互联网商业机构,都在招揽最优秀的人才,“玩命思考研究”如何最大程度的抢夺用户们的稀缺注意力资源。

这里我指的是,用户的时间。

举个例子:下班后,表面看,你有几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这些时间,你可以“自由把控”,可以学习充电、运动健身、与家人静静地散步……然而,如果你在回家的地铁上恰好看到了一个“异常吸引你的游戏广告”、或者你刷微博的时候“恰好”收到了你喜欢的八卦资讯(基于行为分析),那你当晚的“时间”是否因此改变了?

这就是当下用户时间的决策模式——被无数围绕在周边的线上线下传媒资讯所潜移默化。

一、关于表情:如果我问你,现在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是什么?答案不是英语。你或许不知道“emoji”,但你一定不会对下面这一片表情复杂的小黄脸感到陌生。如今,在各种社交网络中,以各类表情替代语言甚至情感表达已成为许多网民的第一选择,甚至有人感到没有了表情会让气氛变得尴尬甚至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对表情表达的程度的阀值正在提升。

比如聊天时的表情符号,微笑感觉起来是不高兴。必须要大笑,露出一排牙齿的表情,我们才认为是高兴。而我们总是用几个表情符号和几个文字来揣测别人的想法和情绪,也影响着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这是我们所处时代最大的特点。

二、关于点赞:每隔五分钟就忍不住刷新一下朋友圈,看到没有新评论就觉得一阵失落,没有点赞就有点难过,甚至因为慢慢懂得如何能获得人的关注而刻意照一些照片或是写一段文字。朋友圈正把我们拉进由失落织出来的网,从分享、炫耀变成闷闷不乐。

点赞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问题。而且我们必须要了解。

基础心理学指出,人类渴望通过表扬或奖励获得正面的肯定。问题在于,正面的肯定也会形成恶性循环。人们越是喜欢某件事,对它评论越多,他们渴望得到的反馈也越多。

在社交网络时代,点赞给我们制造了一种新的心理障碍。

三、如何应对:面对互联网这张巨网的囚禁?

一是清楚的认识社交网络下沟通的本质。社交网络只不过是建立和维持"真实人际关系"的途径之一,和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相比,不同点就是中间多了一层互联网媒介。就像是在两个人中间拉上了一扇屏风,这层媒介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游刃有余的选择性表达自己。

二是不要轻易被社交网络下的沟通左右我们的情绪。要清楚认识到社交网络沟通和现实沟通本质上的区别。在社交网络的时代如果轻易愤怒和恐惧是愚蠢的,要区别不同沟通方式 的语境差异。(作者:介一居士)


分享圈内圈外查看更多>>

19

2024/08
佩奇事件丨结束了霸占舆论高地...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李佩霞案,调查结果终于出来了。调查结果是这样的:通报比较长,我简单翻译一下这些通报,大概是这样的:...
view more

18

2024/06
上半年麻辣烫 下半年节奏乱...
给公务员打电话:忙!找公务员办事情:忙!和公务员去掼蛋:忙!总之,感觉一年没有不忙乎的!其实,是谁把节奏弄乱了?想一想,...
view more

02

2024/04
观点丨从天水麻辣到甘肃滚烫...
花几千块去吃碗麻辣烫,不变态吗!千万别说麻辣烫好吃!能有多好吃!变态的网络带偏了一代人!一窝蜂地攻击农夫山泉,再一窝蜂地...
view more

25

2024/03
热点丨热辣滚烫与热情塑料袋...
近些年来,大到机关食堂,小到路边的早点摊上,都开始流行起一股“塑料袋”风潮。不管是滚汤热卤,还是刚出锅的葱花饼,老板们都...
view more

18

2024/03
观点丨真诚和承诺...
人的品质,再于承认自己,行还是不行。行是因为什么?不行是因为什么?承诺则是人的品德体验,说了就去做,而且要做到!会做不骄...
view more

02

2024/03
娃哈哈丨 亦成为爱国情怀的符号...
上午又把宗老的视频看了一遍,不禁潸然泪下。都说中国人有仇富心理,但是为什么对于宗老,国人的态度只有爱,尊敬呢。昨天去宝龙...
view more

26

2024/02
特稿丨他走了!农夫开始伤悲!...
宗庆后走了,最难过的是农夫山泉和钟睒睒。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令整个中国商业界哀伤。2024年初,以粗犷风格分享农村生活的...
view more

17

2023/06
我们的干部要学会逻辑...
“指鹿为马,还以为秦二世里,现实里,指鼠为鸭。”周六,随着一纸通报发布,喧嚣多日的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指鼠为鸭”事件终...
view more

15

2023/06
在村超面前,足球官员羞愧难当!...
今年上半年热度最高的几项民间活动:山东淄博烧烤,云南的泼水节,贵州村超足球,广东龙舟比赛……贵州的“村BA”与“村超”成...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