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业数字化的“内卷”,应该会从低碳化开始。
前几天,阿里云帮助嘉善水稻实现亩均碳排放当量减少20%的事情,除了验证了云+数字化系统在农业数字化上大有作为外,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意识到了发展低碳农业的紧迫性。
农业和低碳怎么会扯到一块?更多的人关注到的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对全球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其实,农业既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受害者,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
有报告显示,由于农业和林业活动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而产生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在农业生产中,水稻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容小觑。
据估算,水稻生产碳足迹组成中占比最大的部分为稻田CH4排放,达85.05%。在我们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40%,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约占全国的60%。
因此,在“双碳”目标下,发展低碳农业作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已经越来越受到强烈关注。
如何减少农业碳排放呢?眼下最可行的就是从农业生产的每个排放源入手,借助科技实现治理。阿里云和中国水稻研究所构建的智能种植系统或许给低碳农业的发展做了很好的示范。
浙江省嘉善县的竹小汇低碳智慧农田,覆盖1900多亩农田。
在这里,阿里云工程师们为农田打造了智慧大脑、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和“机械手”。农田像一个机器人一样,依靠云+数字化系统来发出指令,指导水稻种植工作,来大幅降低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碳排放和稻田退水中的氮磷含量。
以浇灌和排水环节为例,阿里云依托水稻生长模型算法,利用田间精准灌排物联网装备,实现了水位的精准化和自动化。通过植物及微生物进行多级自然净化,将稻田退水氮磷含量消减少30%-40%,达到了“零直排”效果。
可以看出,阿里云已经在农业的“低碳”浪潮中潜心研究,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从生产的源头开始减少碳的排放的可能。
不过,我们依然要看到低碳农业紧迫性的问题。
未来,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上拥抱科技创新,实现全流程减少碳排放。(编辑: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