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新增长极已经浮出水面
赚钱越来越难,可能是今年大多数人的共识。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看大方向。先讲三个数字,30%,1.7万亿,100 倍。
其一,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长极。
仅中国一个经济体,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30%。
国际机构风向也变了,密集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就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来说,不仅调高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之前的5%,上调至5.4%,明年的预测也跟着上涨。
增长的确定性持续加码。
其二,航海大时代到了。
看总额,今年中国跨境电商,前三季度进出口1.7万亿元人民币,创造了14.4%的增长。
看体量,过去五年,中国跨境电商的出口规模增加了17倍;国内的跨境电商主体今年已达到10.1万家。
看占比,今年前10个月,民企贡献了一半的进出口额度。数据显示,民企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53.1%。
趋势呼之欲出。
其三,百倍增长的机会还在。
盘点最近各种增长案例,我们会注意到几个特点:老国货销量暴涨,工厂直销产地直发成为爆款。
1. 切中了消费者需求,哪怕老品牌也能翻新做长寿网红。
比如鸭鸭羽绒服过去四年增长一百倍,这四年GMV(商品成交总额)从8000万,增长到110多亿。
国货大团建期间,郁美净全网话题内容曝光度达到了5个亿以上,全渠道销售增长了800%。红卫羊脂皂爆火后,单日产能由4吨增至40吨。
2. “找对原产地,立省一个亿”。越来越多消费者,买好货就靠源头直发。
比如买包认准狮岭,买牛仔裤选新塘,买童装找湖州织里,买泳衣就是葫芦岛,买假发选许昌。
还有潮汕内衣,南通四件套,浙江濮院羊毛衫,焦作雪地靴,揭阳睡衣,各种高质价比白牌,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宏观看的是确定性,微观看的是可行性。哪怕外界怎么唱衰,中国顶住了下行压力,中小企业掘金的机会还在。大家眼中的“小草”经济反而长起来了。
没有一条大河笔直向前,从不不打弯。做生意就要接受经济周期性波动。
无论大品牌,还是中小企业,跟运河上的大船小船一样。现在大家都到了大河拐弯处,以前那套掌舵的办法,不管用了。
小弯道小赢,大弯道大赢。
好比日本消费新周期中,诞生了堂吉柯德、大创这些高性价比的企业。
还有优衣库、无印良品、三得利,凭借优质平价找到了生存位,从无名小公司,长成大型企业,进行全球大扩张。
消费者心智已经重建,品牌格局被重构,新一轮大洗牌开始。弯道机遇摆在中国产业带和在中小微企业面前。
一句话说,2024年新增长极已经浮出水面。
二、释放产业红利:有利润才有创新
开篇部分,要讲的不是大品牌和老国货,而是一批不知名的创业者,一批不知名的小品牌。
只有人在田间地头两脚沾泥,听到城乡县的工厂一线机器转动的声音,才能深刻了解中国制造业,了解产业带的变革机遇。
举个例子,你知道一对小小的假睫毛,要历经近几道工序吗?
接近十道。而在山东平度,聚集着相关的所有生产链:卡毛、合毛、上线、切毛、卷管、加热、拔管、定型、上牌、包装。
这个县级市,是全国有名的假睫毛产业带,一年生产1.2亿副假睫毛,卖出的假睫毛可绕青岛5圈,能“翘”动全球的七成假睫毛。
山东人王国庆就是假睫毛厂二代,他的工厂紧挨着平度,主要供应外贸公司。
短短几年间,王国庆经历过数次市场变动。2017年之前,假睫毛行业还是卖方市场。他介绍到,“不管睫毛厂生产什么款,采购商都会全盘接收。”
但后来,采购商不仅要掌控定价,甚至还进入睫毛产品的开发环节。
“他们带着设计稿上门,要求按照既定款式进行生产,我们沦为代工厂,丧失了开新款的主动权。”王国庆回忆道。
他表示,对于一个假睫毛这种产品生命周期极短的行业而言,失去了开发新款的能力就被缚住了手足。每个爆品的生命周期只有不到两个月,新款几乎是唯一能够“博出位”的机会。
而且,更难的是,疫情期间,受物流影响,厂子接到的外贸订单“缩减了80%到90%”。
去年10月份,王国庆开始尝试拼多多旗下的平台多多跨境全托管模式。
“当时刚刚上架第二个产品,就爆了,一天能出三百多单。”运营四个月后,来自线上的工厂日订单量,就维持在两千单左右,占公司75%到80%的业务量。
对于王国庆来说,多多跨境相当于给工厂挖了一条灌溉引流的新沟渠,“平台单量特别多,一个好的产品起量特别快,而且不需要投流推广,物流也不需要我们操心,只要把货发到广东仓(多多跨境国内仓库),国内物流费,我们和平台对半开。这种情况下,我的毛利率可以达到满意的程度。”
有流量就有订单,逐渐摆脱对采购商的过度依赖,王国庆的眼睫毛生意越做越大,目前拥有4个150平方米的工厂,3个在莱西,1个在淄博,眼睫毛日产能2万单左右。
王国庆工厂里有几十名女工,有一部分来自村里的农闲时的妇女。
“我们这边种莱阳梨,种梨子一年的收入,一个月平摊下来就是三四千块钱,从今年开始有很多人空闲时候过来上班,现在他们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块钱,再加上其他收入,一个家庭一个月挣6000多块钱。”
现在,王国庆的眼睫毛工厂每个月会开十几款新品,累积的磨具有2000多个。他也计划做自己的眼睫毛品牌。
“国外有一个假睫毛品牌叫Kiss。我曾给他们代工。我想以Kiss为榜样,慢慢转型做自己的品牌。等我的假睫毛单品在多多跨境上日销过万单,我就会启动这个品牌计划。因为有了一定的销量,眼影盘、睫毛膏、眼线笔等厂家会更愿意与我合作。”
这不是个例。今年开帽子厂的柳文海,通过多多跨境全托管模式,卖出了100多万顶帽子。“黑五”一天销量,超过10万顶。
柳文海经历过传统外贸的跑单,了解没有话语权的代工厂的苦:“不要说全托管的利润低,那是因为你没见过传统贸易的利润水平。你知道在多多跨境之前,一顶帽子能赚多少吗?哪怕只有五分的利,你也得生产!”
最艰难的时候在疫情期间,传统外贸订单枯竭,库存压力太大,柳文海厂里的帽子,甚至论斤贱卖,一斤只能挣几毛钱。
如今在多多跨境上,柳文海打开了销量。
“就我们而言,全托管非但没有降低利润,反而因为节省了运营的人工成本,保持着一个相当可观的利润水平。现在毛利在40%左右,去掉各种人工成本,净利至少有30%,工厂马上就被盘活了。”
在柳文海爸妈做生意的时代,主要靠走量。现在,柳文海做帽子靠设计创新,“一顶的毛利抵得上以前的90顶”。
这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服装业。
大家都知道,服装产业看广州。2022年,仅广东的服装厂,生产了35.2亿件衣服,占全国15.14%。而蔡奋军所在的广州海珠女装产业带,大小工厂和商家,接近5000家。
“做外贸最怕的就是跑单。传统外贸链条下的商家信任基础极为薄弱。”外贸老兵蔡奋军提到,身边的同行曾在2015年因客户跑单损失了200多万。
现在,仅仅合作不到一年,来自多多跨境的订单利润,占了服装外贸老兵蔡奋军每年500万利润中的30%。哪怕女装淡季,多多平台日均单量2000单。
一方面跑单压货的风险小了很多,一方面打通国内外物流仓储渠道等各个环节,直达海外消费者,也意味着释放了更多产业红利,多多跨境在利润方面普遍高于传统外贸和跨境电商。
据蔡奋军统计,自家产品在传统外贸利润为10%、在亚马逊等跨境平台利润在13%,而在多多跨境这一数字则是17%。
更有经营童装生意的厂商表示,单价60块钱以上,利润率应该在50%左右,客单价20、30元左右的常规款利润30%左右。
有利润就有底气。
在今年8月,服装外贸老兵蔡奋军,做了代工厂经营者们都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推出自己的服装品牌Sia dress,并匹配专门流水线和技术工。
现在,蔡奋军多多跨境店铺上线了70多种秋款服装,大部分由自己设计。
干出来闯出来的产业升级,就这样发生在各个小工厂。
拼多多在赋能这些中小企业的同时也激活产业带,让他们提升开发能力和创新水平,要活下去还能活得更好更硬气。
从前往往只有大企业出海。而像拼多多旗下多多跨境这类跨境电商的出现,降低中小企业出海的成本,让这些老板们有机会在全球大展拳脚,把优质产品输出去,把美金欧元挣回来。
以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跨境为例,仅一年多的时间,其已深入广东、浙江、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百余个制造业产业带,推动优质制造产品进入了北美、澳洲、欧洲、亚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跨境,每天出口包裹量超过40万个,日均货重达600吨左右。
台子搭好了,产业带里的创业者,从幕后走上台前,直面观众直面消费者。登上世界舞台。这也在倒逼他们“成角”。
有产业红利才有创新。一些代工厂已经迈出了自建品牌的第一步,甚至进一步形成产业带升级的涟漪效应。
三、增长曲线背后,看懂“双循环”格局下的新趋势
增长的曲线不止一种。
当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大家喜欢说暗流涌动,而那些能率先找到了河水流向的企业,优先增长。
如果以观察者的身份来看,拼多多平台特别像商业“黄金眼”,从这里能看到各种增长的方式。以拼多多双十一期间为例:
1. 以前床能睡就行,现在睡眠成为头等大事。床要支撑力好,有回弹性,能高透气,还得亲肤。踩中了消费需求,国产品牌源氏木语的高端床垫,在拼多多平台上同比增长2437%。
2. 主打安全环保多功能的儿童学习桌、学习椅,成了新生代父母必买产品。知名品牌爱果乐,十年前成立于江苏苏州,今年大促期间同比增长390%。
3. 宠物产品,只要做到更安全更营养价格也好,必然存在增量。超过100个宠物粮、宠物用品,同比爆发创历史新高,增长超过600%。
4. 花小钱大享受,成为消费新习惯。开车时喝个冰可乐这件小事,让车载冰箱英得尔,销量同比增长了30倍。类似汽车改色、汽车贴膜彰显个性的消费,增长势头同样强劲。
内生动力依然存在。只有相信才能看见。
再聊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什么是中国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的韧性?
当我们回答这个命题:
不能只讲到中国是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坐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
不能光谈论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也不能只强调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
我们还要看到国际国内大循环下的经济弹力,包括正在发生的数字化变革,技术创新与品牌赋能的融合,一场提质增效的产业升级。
就像我们谈及拼多多,不能只讲刻板印象“便宜”,而要理解拼多多上买到优价好货的6亿消费者,理解借助平台打开销路甚至创立品牌的 4000多万普通商家。
2019年,拼多多开启百亿补贴,用高质价比助力释放潜在内需;
2021年,拼多多提出“百亿农研”项目,宣布将持续把利润投入到农业中,直至累计至百亿。
截至目前,拼多多带动全国超过1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直连全国超1000个农产区、1600万农业生产者。
2023年,拼多多发布“百亿生态”,让中国产业带和中小企业离消费者再近一点,流量渠道再广一些,供应链再高效一点,仓储再便宜一点,管理成本再低一点,打造品牌再容易一点。
用百亿资源辅助产业带商家建设“数字化新供给”,赋能中小公司的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带动更有质量的增长。
很多人以为拼多多踩中性价比,实际上它踩中了制造业重塑价值链、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关键节点。
3个百亿计划说大不大,放在时代洪流中微不足道,但对于中小企业却足以燃起星火。
当产业带小老板,有的深耕本土,有出海捞金,有的升级转型,有的提质增效,才有拼多多再次突飞猛进。
这家曾经被人瞧不上的企业,如今市值超过1.38万亿。可以说,拼多多的赢,是中国产业带升级的一次得胜。
看懂拼多多,更能看懂“双循环”产业链发展格局下的新趋势。
四、新周期已至:有名没名,都有机会
当下的中国,拥有超1.7亿户市场主体,其中1.14亿都是个体工商户。数字背后,是一批带动了3亿人就业的小老板。
也是这批小老板的小企业,一步步组成了中国250个一级产业带,1000多个二级产业带。
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国那些不起眼的制造业。
司马迁在2000多年前写下来《史记》,有一章专门写商人的叫《货殖列传》,里头有这样一段话,记录了历史上最早的一批企业家是如何发家致富:
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所致。
翻译过来就是,行走叫卖对男人来说是卑劣行业,而雍乐成却靠它发财。贩卖油脂是让人羞辱的行当,而雍伯靠它挣到了千金。
卖水浆本是小本生意,而张氏凭此赚了一千万钱。磨刀本是一门不起眼的手艺,而郅氏借此富到列鼎而食。
卖羊肚本是微不足道的生意,而浊氏凭它富至车马成行。给马治病是浅薄的小术,而张里靠它富到击钟佐食。这些人都是由于心志专一而致富的。
这就是中国商道。曾经的义乌挑货郎们摇起拨浪鼓,挑着箩筐,走街串巷,“鸡毛换糖”。
今天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有75000多个摊位,如果每个摊位溜达3分钟,每天花8小时逛摊位,要469天才能走完。
整个2022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总2021亿,平均算来,每个摊位卖出269万元的货。
过去四十多年,逐步成熟的供应链,撑起了产业带集群。而一条条产业,又构成整个行业的壮大。
从一根针一卷线,到今天的珠三服装带,从一颗螺丝一个垫片,到如今的五金产业带,从一根软管一张薄膜一条电缆,到如今长三角化工,全国的250个一级产业带和1000多个二级产业带,从微不足道的地方起步,最终成就了中国制造。
有一句老话,很多人可能都听过,大河弯道处,必有贵人出。
消费新周期已经到来。
未来,中国产业带上的小微企业,还有代工厂小老板,有名没名的,只要你能做到产品好价格好,都有赚钱的机会,都有搞创新搞品牌的机会,都有全球增长的机会。你们就是书写中国制造业再次起步的人。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祝福各位创业者、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