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穷,不同的机构出于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文字表述。
我以为: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互联网、物联网和AI来势凶猛的情形之下,依然靠与大自然作斗争而获取生存条件的地方便是贫穷之地。
中国人能记住定西这座地级市的人并不多,也许想到“中国马铃薯之乡”,才有少数人想起这座城市。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可能让人记得这座城,那便是每年中国最贫困地级市的排行榜,作为甘肃最不发达的地区,定西每年都会稳定上榜。拥有2万多平方公里面积的城市包含流动人口不足300万人,真可谓是“地广人稀”了!
西汉时,李信之子李超为大将军,李超次子“李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战殁”。葬于狄道东川,“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晋书·列传》)。其家就在狄道东川。
李伯考的儿子李尚生飞将军李广(是李仲翔曾孙),李尚任成纪(今甘肃静宁县)县令后,史称“成纪李氏”。
临洮是李氏之根,天水是李氏分支。没毛病!
在《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广父李尚,乃伯考之子,而伯考之家在临洮东川故里,在李尚任成纪县令时才迁居成纪的。自从李崇(陇西房始祖)在公元前280年首任陇西郡守家居狄道起,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和大量现存200多块墓志铭考鉴表明:陇西李氏根在临洮。
有人说,只要有诗在,长安就在眼前。那些诸如《长安三万里》中说,诗人八九个,念诗三小时。
唐诗,对甘肃的影响,太过于奢华,唐诗是唐时抒发理想,表达感情的载体和平台。跨越时空千年。诗意依旧是回荡在陇上山屲,岭峰高坡?
一首豪迈的诗中,自然有迈情和万丈红尘!
长安到临洮,是一条唐诗走廊,其丰盛的诗意和壮丽的情怀。
曾经的一个春天,一位叫高适的青年,投奔在军帐。主帅叫哥舒翰,有一诗歌颂这位安西节度使: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李白,还有《与安州裴长史书》:白本家金陵 世为右姓。这个本家金陵,并非本家陇西,其乃指西凉建康郡,即今甘肃兰州临洮一带。
在临洮,"诗圣"杜甫挥笔写下"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的浪漫活泼,也记录下边关的"近闻犬戎远遁逃,牧马不敢侵临洮。"
高适在天宝十一载秋,西出陇右,"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在临洮,他写下"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希望蹇秀才功成名就的美好愿望,也表达了"扬鞭发武威,落日至临洮"见到偶像哥舒翰的激动心情。
唐代诗人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王勃"烽火照临洮,榆塞马萧萧。"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孟郊"北走出雁门,西行渡临洮。"
这些诗歌也点缀着临洮灿烂的文化,传颂千年,熠熠生辉。(摘录于胡 玮著《看一万年的中国到甘肃》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