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嘉峪关市又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重点引进研学旅行、徒步探险、文化演艺、历史文化街区复原、避暑度假、康养休闲、会展博览等多样文化旅游业态,着力构建文旅、文博、文创、文育、文娱、文体多元文化产业体系。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嘉峪关市一手抓保护传承、一手抓创新利用,全面挖掘开发与丝绸之路相关联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民俗艺术等存量文化旅游资源,实施了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南湖文化生态园、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文化公园、嘉峪关戈壁大峡谷景区、丝绸之路葡萄酒文化展示中心等文化产业项目,启动《丝绸之路彩绘艺术大观》《嘉峪关文化丛书》和《河西走廊之嘉峪关》纪录片等三大文化事业项目。
已完工的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全新的遗产展示理念、手段,让展现“西瞳绝塞八千里、东瞰雄关百二重”壮阔景象的嘉峪关关城筋骨健硕、容颜一新,通过自主浏览、多媒体查询、讲解员讲解、举办学术活动等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文物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全面梳理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多元文化魅力的《丝绸之路彩绘艺术大观》,采用唐卡形式绘制,用高2米、总长约500米,以浓墨重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丝绸之路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不朽的精神进行再现与展示。23册的《嘉峪关文化丛书》对嘉峪关市自然、人文、历史、遗迹、民族、民俗等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对嘉峪关地域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民族文化进行全景扫描。纪录片《河西走廊之嘉峪关》分别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工业、生活视角描述嘉峪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光明前景。
同时,借助外力引进知名文化企业,嘉峪关市启动建设了中华孔雀苑、嘉观礼古镇文化休闲生态旅游综合景区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经济效益逐渐显现。
旅游凸显品牌效应
作为省列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的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自2014年5月建成运营以来,已成为近几年我省旅游的重要热点,迅速产生了“方特效应”。2017年“十一”长假期间,这里的单日旅游人数超过了10万人次。
方特欢乐世界建成后,与嘉峪关关城共同构成了“一古一今、一新一旧、一动一静”的两大旅游主体,形成了优势互补、互为支撑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强势带动了嘉峪关市住宿、餐饮和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嘉峪关市的旅游格局由“过境游”转变为“过夜游”。
借着“方特效应”的东风,嘉峪关市投资97亿元启动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等5大关城大景区文化旅游项目,将使嘉峪关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巨大的“聚合效应”,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在此基础上,嘉峪关市实施了讨赖河大峡谷地质公园、草湖国家湿地公园、魏晋民俗文化展览馆、黑山岩画博览园、航空博览园等重点项目,推进游客集散综合服务中心、自驾车旅游服务区和露营地、公共航空飞行营地、户外徒步基地、观礼古镇、温泉度假小镇、方特新天地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嘉峪关市还消除壁垒、突破藩篱,积极探索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构建大服务格局。成立大景区管理委员会,组建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为产业发展提供各类保障服务。
合作交流传播文化
为打造文化名片,宣传推广文化旅游业,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嘉峪关市大力培育发展节庆会展旅游。嘉峪关·2017中俄国际象棋大师巅峰赛、丝绸之路与彩陶文化·嘉峪关国际论坛、嘉峪关黑山岩画学术研讨会、首届烽火连城·黑山夜跑(嘉峪关)越野赛等活动相继成功举办。而连续十余年承办的国际铁人三项赛、六届国际短片电影展、两届国际房车博览会等品牌赛事节会,更成为嘉峪关市一张张个性鲜明的文化名片。
与此同时,嘉峪关市还开通嘉峪关“方特号”动车、嘉峪关至敦煌城际旅游列车和“冰川号”观光旅游体验列车,建设景区联接旅游公路,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建设集资讯查询、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电子导览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4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和其他主要游客活动场所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着力培育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内部联通、外部联网,加强区域联动,打造以嘉峪关为中心的河西走廊黄金段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丝绸之路民族文化精品旅游线、祁连山生态文化旅游线和航天科技文化自然风光精品旅游线路。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嘉峪关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嘉峪关市将遵循十九大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旅游+”模式和“景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地域相近、文脉相承、内涵相关、业态互补”的原则,编制以关城、黑山岩画为代表的西北片区,以草湖湿地公园、魏晋墓群为代表的东北片区,以方特欢乐世界、南湖生态公园为代表的东南片区3大景区专项规划,真正将嘉峪关打造成为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休闲消费型城市。(来源:甘肃日报 记者 曹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