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九年夏,黄河进入汛期,浑浊的河水奔腾咆哮,如同中华民族压抑的怒吼。
兰州黄河铁桥下,一排排羊皮筏子整齐排列,这些西北特有的水上运输工具即将承担起一项艰巨使命——将苏联援助的高射机枪和其他战略物资经黄河水运至重庆。
码头上,军统特工陈青望着忙碌的搬运工,眉头紧锁。他刚接到情报:日本特务已获知这次运输行动,正策划中途破坏。
“高射机枪对重庆防空至关重要,”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在前夜会议上强调,“日军对重庆的轰炸越来越猛烈,我们必须尽快加强防空力量。”
陈青转身对副手说:“通知下去,加强警戒。所有搬运工必须严格核查身份。”
不远处,马兰扮作物资清点员,正在记录即将装运的货物。作为共产党地下情报人员,她的任务是确保这批物资安全送达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
“陈组长,”马兰走近陈青,低声道,“我们收到情报,日本特务可能混入了搬运工队伍。”
陈青不动声色地点头:“我也收到了类似消息。看来我们又得合作了,马老师。”
黄河水运险象环生。
从兰州到包头段,黄河穿行于峡谷之间,水流湍急,暗礁密布。
经验丰富的老筏客子都知道“桑园峡鬼门关,十筏过九筏翻”的谚语。
运输队由三十只大型羊皮筏子组成,每只可载重五吨。领队是年过六旬的老筏客子马大爷,他掌舵的筏子被称为“黄河第一筏”,这次将运送最珍贵的高射机枪。
启航那日,兰州百姓聚集黄河两岸送行。
大家都知道这批物资对重庆意味着什么,甚至有不少人自发前来帮忙搬运。
“起航!”马大爷一声吆喝,羊皮筏子依次离岸,如一串珍珠漂在浑浊的黄河水上。
陈青和马兰同乘一筏,表面上分别是军方代表和物资管理员,实则各怀使命又目标一致。
航行首日相对平静。筏队顺利通过桑园峡,夜晚停靠在吴忠附近的一个回民村庄。村民们热情接待运输队,送来自家的馍馍和羊肉。
然而午夜时分,意外发生。守夜的民兵发现两个黑影正在接近装载高射机枪的筏子。
“有贼!”喊声划破夜空。
陈青和马兰立即惊醒,持枪冲向河岸。
只见两个黑影跳入黄河,向对岸游去。陈青开枪警示,但黑暗中难以瞄准。
检查发现,有人试图在羊皮筏底部钻孔,幸好发现及时,只造成轻微损坏。
“是日本特务,”马兰检查痕迹后判断,“他们想让我们在急流中沉没。”
陈青面色凝重:“看来我们的行踪一直在敌人监视下。”
次日筏队进入巴淖尔险滩段。这里河水更加湍急,暗礁丛生。老筏客子们全神贯注,驾驭着羊皮筏在激流中穿梭。
突然,前方传来爆炸声!水柱冲天而起,明显是预先埋设的水雷。
“有埋伏!”马大爷高声警告,“全体靠左岸!”
枪声从两岸响起,埋伏的日特和汉奸向筏队发起攻击。护卫队立即还击,黄河上空子弹横飞。
陈青指挥反击,马兰则组织筏客子们保护物资。激战中,一只羊皮筏被击中漏气,开始下沉。筏客子们拼命将物资转移到其他筏子上。
“小心!”马兰突然推开陈青,一颗子弹擦肩而过,击中她手臂。
陈青扶住马兰,举枪击毙对岸的狙击手。“谢谢你救我一命。” “现在我们扯平了。”马兰忍痛微笑。
经过半小时激战,伏击者被击退,但运输队损失一只羊皮筏,三名筏客子牺牲。
夜晚,筏队停靠在荒僻河湾。陈青为马兰包扎伤口,两人围坐在篝火旁。
“日本人对我们的行踪了如指掌,”陈青沉思道,“肯定有内奸。” 马兰点头:“而且级别不低。这次运输路线只有少数人知道。”
突然,远处传来飞机引擎声。数架日军轰炸机出现在夜空,向筏队停泊处俯冲。
“空袭!隐蔽!”警报四起。
炸弹落入河中,激起巨大水柱。一只羊皮筏被直接命中,瞬间化为碎片。
陈青猛然醒悟:“他们在用无线电指引轰炸!内奸就在我们中间!”
马兰指着远处山丘:“看,那里有闪光!”
果然,山顶上有规律地闪烁着灯光,为日机指示目标。
陈青带一队人立即奔向山丘。经过搜索,他们抓获了一个正在发信号的特务。令人震惊的是,此人竟是长官部派来的通讯参谋!
“吉田大佐万岁!”被擒获前,特务吞下氰化物胶囊,自尽身亡。
清理战场时,运输队损失惨重:五只羊皮筏被毁,大量物资损失,包括部分高射机枪配件。
马大爷清点后说:“还能继续航行,但需要减少载重。” 陈青果断决定:“分散物资。部分由陆路运输,我们继续水运主要部件。”
马兰提出建议:“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制造假情报让日本人以为我们全部改为陆路运输。”
计划开始实施。一部分羊皮筏故意靠岸,伪装卸货。同时,陈青让被俘特务的无线电继续工作,发送假消息。
果然,日军后续轰炸集中在陆路假目标上,水运队得以趁机加速前进。
最后一段航程,筏队进入相对平缓的河段,但危险并未减少。日本特务在沿途每个可能停靠点都设下埋伏。
在包头附近的一个小镇,运输队遭遇最严峻挑战。化装成中国军队的日特设置检查站,企图强行搜查羊皮筏。
“我们是第十八集团军巡逻队,奉命检查所有过往船只,”假军官声称,“请配合。”
陈青警觉地发现这支部队装备过于精良,且口音混杂。 “请问你们师长是谁?防区范围?”他试探性问话。
假军官支吾其词,突然掏枪射击。顿时枪声大作。
这场战斗异常激烈。日本特务显然得到增援,人数远超运输护卫队。陈青和马兰背靠背作战,一步步退向羊皮筏。
“必须开船!”马大爷喊道,“否则全军覆没!”
危急关头,一支部队从侧翼杀出,攻击日特后方——原来是八路军游击队接到消息前来接应。
在三面夹击下,日特最终被歼灭。清理战场时,陈青在一具尸体上发现令人震惊的文件:详细标注运输路线和停靠点的地图,上面盖有第八战区司令部的印章!
“内奸在高层,”陈青面色铁青,“这次行动从一开始就暴露了。”
历经千难万险,运输队终于抵达黄河与长江交汇处。在这里,物资将转运至更大船只,继续驶往重庆。
分别时刻,陈青和马兰站在黄河岸边,望着滚滚东去的河水。 “这一路真不容易,”陈青感慨,“没有你们的帮助,任务不可能完成。” 马兰微笑:“抗日救国,本就不分彼此。”
突然,空中传来熟悉轰鸣——不是敌机,而是中国空军的运输机。原来重庆方面接到消息,派机来接运最急需的高射机枪部件。
“看,”马兰指着远处,“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黄河上,羊皮筏子继续航行,如同千百年来一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希望。这些看似原始的交通工具,在抗战最艰难时刻,创造了“羊皮筏子赛军舰”的传奇。
三个月后,重庆防空部队用这批高射机枪组成密集防空网,在一次次空战中击落多架日机,极大减轻了轰炸造成的损失。
陈青在重庆报告中写道:“黄河水运线是连接西北与西南的生命线,在这条线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的人们因为共同目标而携手奋战,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壮丽的一页。”
马兰则继续留在西北,组织更多的物资运输。她与陈青约定:等战争胜利那天,再在白塔山下相见。
黄河水奔流不息,驼铃声与筏子号子声交织,见证着一个民族在最黑暗时刻的光辉与坚韧。从黄河到长江,从兰州到重庆,这条蜿蜒的水上通道,成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上的传奇篇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