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九年春,苏联援助的大批物资堆积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汽车零件、航空汽油、火炮、药品——这些抗战急需的物资需要尽快运往兰州,再分发各战区。
然而,通往甘肃的道路漫长而危险。河西走廊千里绵延,北接蒙古,南邻青藏,沿途既有自然险阻,又有人祸频生。日本特务无处不在,试图切断这条生命线。
迪化城外,庞大的运输队正在集结。苏联代表彼得罗夫亲自督阵,眉头紧锁:“这批物资关系到整个春季战役,绝不能有失。”
负责护送的是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陈潭秋,他指着地图说:“我们分三路前进:汽车队走北路,经奇台、巴里坤;驼队走中路,经吐鲁番、哈密;马队走南路,经若羌、敦煌。最后在酒泉会合。”
“日本人肯定已经得到消息,”彼得罗夫忧心忡忡,“沿途必有埋伏。”
与此同时,兰州城内,陈青接到紧急命令:立即前往河西走廊,确保苏联援华物资安全运输。
“据可靠情报,日本特务头目吉田秀夫已潜入河西,计划摧毁运输队。”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亲自交代任务,“你带精干小组先行,我们在沿途已有布置,但需要统一协调。”
陈青立正敬礼:“誓死完成任务!” “还有,”将军压低声音,“延安方面也会派人协助。你知道该怎么做。”
走出司令部,陈青心情复杂。
与共产党合作虽已成常态,但每次都要小心平衡各方关系。更让他担心的是马兰——她已经先行一步前往敦煌,说是“学校迁址考察”,实则肯定是为运输队打前站。
敦煌莫高窟前,驼铃悠扬。
马兰扮作考古学者,住在莫高窟附近的客栈里。她的真实任务是接应运输队,清除沿途日特。
通过地下党的渠道,她已获悉吉田秀夫的行踪。这个老奸巨猾的日本特务头目化装成喇嘛,潜伏在莫高窟中,暗中指挥破坏行动。
“小姐,您要的敦煌县志。”客栈伙计递来一本书,眼神意味深长。
马兰回到房间,从书页中抽出一张纸条:“日特计划在鸣沙山段伏击运输队。内有卧底,代号‘沙狐’。”
她心中一惊。运输路线是高度机密,日特如何得知具体路段?除非...有内奸在护送队伍中。
酒泉城中,陈青与当地驻军长官马步芳会面。这个回族军阀手握兵权,对中央政府若即若离。
“陈组长放心,酒泉地界我说了算,”马步芳摆弄着手中的玉扳指,“保证运输队安全通过。” 陈青微笑:“有马团长这句话,兄弟就放心了。听说最近有批日本‘商人’在酒泉活动?” 马步芳眼神闪烁:“已经清理了。都是些小角色。”
陈青心中存疑。走出军营,他立即吩咐手下:“盯紧马步芳的人。特别是他与外界的通讯。”
当夜,陈青截获一份密电,发自马步芳军营,收件方是银川某个商号——已知的日特联络点。内容虽加密,但“鸣沙山”三字清晰可见。
“果然有问题。”陈青立即加密电告兰州,同时决定提前前往敦煌。
敦煌鸣沙山,月色如洗。
马兰独自潜入莫高窟,寻找吉田秀夫的藏身之处。在一处偏僻洞窟内,她发现了无线电天线和发电装置。
突然,背后传来脚步声。
马兰急忙躲入阴影中,只见两个“喇嘛”提着马灯走来。 “吉田大佐命令,明天拂晓行动,”一人说,“沙狐已确认运输队凌晨通过鸣沙山。” “爆破点都设置好了?” “好了。只要按下电钮,整段路都会塌方。”
马兰心中大惊,正欲撤退,不小心碰落一块碎砖。 “谁?”日特立即掏枪。
危急时刻,洞外传来枪声。
一个身影闪电般冲入,连续射击击毙两名日特。 “陈组长?”马兰又惊又喜。 “没时间解释,”陈青拉起她就跑,“运输队有危险!”
鸣沙山路段,苏联援助运输队的驼铃在夜色中回响。三百峰骆驼组成的队伍绵延数里,驮着珍贵的航空汽油和武器零件。
带队的老驼工马大爷突然举起手,整个队伍戛然停止。 “有埋伏,”他嗅着空气,“火药味。”
几乎同时,两侧沙丘上枪声大作。数十个黑影向运输队扑来。护卫队奋起还击,但敌人占据有利地形,火力凶猛。
正当危急时刻,侧面沙丘上突然响起密集枪声——陈青和马兰带领的支援小组赶到,从背后袭击伏击者。
“不要恋战!保护驼队前进!”陈青高喊。
马兰则带一小组人直扑爆破控制点。经过激烈交火,他们消灭了日特爆破组,拆除了埋在路基下的炸药。
激战持续至天明,伏击者被全歼。清查战场时,陈青发现一具特殊尸体——右手缺三指,正是吉田秀夫的标志性特征。
“吉田死了?”马兰难以置信。 陈青蹲下仔细检查:“不像他。太容易了...”
果然,他们在尸体上找到一张字条:“游戏才刚刚开始——吉田”
运输队继续东行,下一站是张掖。
这座古城是河西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各方势力交织之地。
在张掖大佛寺附近的车马店,陈青设下指挥部。他与马兰分析形势: “吉田故意暴露鸣沙山行动,可能是在掩饰真实目标。” 马兰点头:“张掖地势平坦,最适合汽车运输队通行。我怀疑他们真正目标是北路汽车队。”
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员匆忙进来:“北路急电!汽车队在巴里坤遭遇暴风雪,被迫改道经明水边境线前进!”
陈青和马兰同时看向地图,倒吸一口凉气——明水边境线靠近蒙古,地形复杂,正是伏击的绝佳地点。
“立即联系汽车队,改变路线!” “来不及了,”通讯员脸色苍白,“他们已进入盲区,失去联系。”
此刻,在北路明水边境,汽车队正陷入绝境。不仅遭遇罕见暴风雪,更可怕的是,向导突然失踪,车队误入歧途。
带队的是苏联军官伊万诺夫,他意识到情况不对:“所有车辆加强警戒!我们可能中计了。”
果然,夜幕降临时,四周响起枪声。
穿着白色伪装服的日特从雪地中跃出,发起突袭。
护卫队拼死抵抗,但地形不利,伤亡惨重。更糟糕的是,领头汽车的油箱被击中起火,挡住了唯一去路。
“完了...”伊万诺夫绝望地闭上眼睛。
千钧一发之际,侧面山坡上突然枪声大作。一支部队从天而降,袭击日特后背。
“是八路军!”有人惊呼。
原来,马兰通过地下党渠道,提前通知了活动在边境地区的八路军游击队。这支队伍冒着暴风雪急行军百里,终于在最后时刻赶到。
与此同时,陈青带领的快速反应分队也从另一侧杀到。日特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经历千难万险,三路运输队终于在武威会师。这座古称凉州的城池张灯结彩,欢迎英雄们的到来。
但在欢迎宴会上,陈青接到紧急情报:吉田秀夫已在武威潜伏,计划在最后一段路下手。
“物资明天将从武威发往兰州,这是最后的机会,”陈青对马兰说,“吉田一定会孤注一掷。”
马兰沉思片刻:“我听说吉田有个特点——喜欢在历史名胜地指挥行动。
武威最著名的是罗什塔。”
当夜,陈青和马带人突袭罗什塔。果然在塔顶发现了吉田秀夫和他的指挥小组。
激烈的枪战在古塔内爆发。吉田秀夫负隅顽抗,最终被逼到塔顶边缘。 “你们永远不明白,”吉田惨笑,“帝国的事业...”
陈举枪瞄准:“你的事业结束了,吉田。” 就在此时,吉田突然纵身跃下古塔,消失在了夜色中。
“又让他跑了!”马兰地跺脚。
陈青在吉田的指挥所发现重要文件——上面详细记录了运输队行程和内奸代号“沙狐”的真实身份:竟是马步芳的亲信副官!
最后一段路程,陈青和马兰精心布置了陷阱。当“沙狐”试图向兰州城外的日特发信号时,被当场抓获。
一九三九年五月三日,首批苏联援华物资安全抵达兰州。
黄河铁桥上,军民欢腾,朱绍良将军亲自迎接。
望着满载物资的车队,陈青感慨万千:“这条血路,是用太多牺牲换来的。” 马兰站在他身旁:“但值得。这些物资能拯救更多生命。”
远处,驼铃悠扬,新的运输队又已启程。
河西走廊上,这场无声的战争仍在继续。而在异步的时局中,不同阵营的人们因为共同的目标,继续在这条千年古道上书写着传奇。
黄河水奔流不息,驼铃声穿越时空,见证着一个民族在最黑暗时刻的坚韧与智慧。
兰州这座西北堡垒,依然屹立,依然坚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