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农村有些地方,交通靠走,沟通靠吼,娱乐靠酒……自从农村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建成一个个靓丽的广场,和一些健身设施,农村和城市的娱乐,有了一些衍生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一度成为互联网上的热词。
尬舞、尬聊、尬唱,尬文化家族里的这些关键词中,尬舞是最先出现的,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从百度搜索指数可见,从2016年7月开始,它便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搜索频率上。
但这并非意味着尬文化没有关注和讨论的必要,恰恰相反,与丧文化的稳定成型不同,尬文化正处于生长壮大期,它有源头,有演变,当然也有可能跟许多网络流行语一样,转瞬即逝。它的无限可能性,恰恰是它的某种魅力所在。尬文化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它的后期又可能会怎样发展?
何为尬舞?据百度百科,它本是一种技巧型街舞,要求舞者具有较高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属于技巧性较高的体育舞蹈,所以最先为国内青少年所喜爱。跳这种类型舞蹈的青少年叫做B-Boy/B-Girl。早年,“尬舞”这个词见于台湾。几年前,甚至还有一款名为《尬舞online》的网游。这款游戏被称为是《劲舞团》的续作,而“尬舞online”正是其服务器名称。
不过,尬文化中的尬舞,显然不是它的本意,它其实更近乎尴尬地跳舞的简称,即“不会跳舞的人自我陶醉、手舞足蹈,令人尴尬”。那么,尬舞的这个含义是怎么延伸出来的?
尬舞者所在的地方,往往不是一二线城市,它更多地是出现在城乡结合部,或者广大的农村地区。在许多尬舞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尬舞者的场所,就是农村开阔的泥土地,尬舞时尘土飞扬;
尬舞者的身份,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舆论中经常出现的中国式大爷大妈;另外一类就是杀马特少年,他们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发型看似个性却颇为稀奇古怪,有时还化着浓烈的妆,衣服往往紧身并有一种廉价感……
随着快手等直播平台的崛起,广大农民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平台以及观众。日后传媒史将证明快手的意义,它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传播版图。在前快手时代,整个中文互联网其实是被城市精英所掌控的,他们定义着一切标准,带动着整个潮流的方向。浩如烟海的APP也是以这群城市精英为目标用户。但快手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它将目标用户瞄准6.7亿的中国农民,在此之前,他们一直没有自己的发声渠道、发声方式,他们无法定义自己,他们不知道如何寻找同类,快手将他们汇聚在了一起。
直到这时,尬文化才脱离了杀马特文化的廉价、土气、夸张、傻气,它那种放飞自我、我开心就好的酒神精神,反倒是主流文化所欠缺的且羡慕的——戴着面具生活都市人,有几个人敢放开自己?越来越多人开始以平等的姿态看待尬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