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社消息:10月22日上午,云南腾冲市小罗绮坪村惊现一朵巨型蘑菇的消息刷爆朋友圈,现场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据发现这朵菌子的当地村民刘定生介绍,这朵菌子是他本月19号上山找鸡枞的时候发现的,当时才刚刚破土,老人就决定先养着它,等长大了再采。“菌杆长得相当快,有茶杯粗,第二天下午来看,长大了很多,后面几天一直都在长,慢慢地叶子就放大了。”今年81岁的刘定生说,菌子种类太多了,但是自己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菌子。
据了解,巨型菌子园叶直径34公分,叶片厚3.82公分,杆高94.3公分,直径17.2公分 。这朵巨型菌叫做北风菌(又名冷菌),可食用。但经鉴定已变异,不能食用。北风菌大多丛生在阔叶的枯木上,大多数主根分支,一个菌根分出四至五朵菌伞,鲜嫩期伞盖呈白色,逐渐变成淡黄色、金黄色,故又称玉皇蘑或皇蘑。
第一天
偏远的村庄里发现了一颗100斤的大蘑菇,足有一个小孩子高。
村民正在吃午饭,听到这件新鲜事,不少人把碗一扔就往山上跑。
巨蘑生长在一片杂草里。灰白色的木纹好像强健的青筋,从底部分出好几朵,祥云般衬托着中间那朵擎天伞。
众人期待的眼神中,村里最年长的93岁老人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来了。他眯起眼睛凑近看了好一会儿,轻轻吐出一口气:这是,蘑菇王啊。
人群一阵骚动。
当天就有邻村的人跑过来,饶有兴致地问巨蘑在哪儿看。几家当地媒体报道后,人更多了。骑自行车的、骑电动车的、坐公交的、开车的,还有外地人专门坐火车过来看。
冷清的村庄热闹了。心思灵光的人动起了脑筋。
第二天
村口多了十几辆大巴车,“看蘑菇旅游专线”红纸黑字喜气洋洋。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一茬接一茬。他们钻进大巴,到了山下鱼涌而出。山脚下的电动小三轮已经等候多时,载满人就突突着往山上开。
巨蘑周围的杂草灌木全被铲平,几根木头围了一圈简易的栅栏。黑压压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像蚂蚁围着果核。旁边有位戴着红袖标的村民大爷揣着手,象征性地维持秩序。
一切都好歹有个热门景点的模样了。
“咔嚓咔嚓。”举着手机的胳膊此起彼伏。
“蘑菇成精啦”、“下凡渡劫被发现了”……几百双眼睛上下打量着巨蘑,所有的嘴都在议论纷纷。专家表示,这是一颗无毒可食用的巨大口蘑。
一句话,几乎已经宣判了巨蘑的命运。
有人自告奋勇担起神农的责任,撕下一丁点,很镇定地放进嘴里慢慢嚼。有人蠢蠢欲动,准备搬个火锅随切随吃。
饭馆老板围着巨蘑转了好几圈,心里酝酿出100种做法。清蒸?爆炒?炖汤?炸软蘑?还是小鸡炖蘑菇最拿手。当机立断,他掏出电话指挥厨子弄只鸵鸟过来。
还有人伸长了手臂,使出浑身解数试图去摸蘑菇。“沾沾仙气嘛!”
七嘴八舌中,有个明白人一拍大腿:“光顾着瞎聊,正事儿都忘了!”
只见他摸出一枚硬币,略一迟疑又换成了纸币。一扬手,纸币软软地飘到巨蘑旁边。这人连忙低头许愿,并为自己没扔硬币的高素质行为而自鸣得意。有了他的示范,人们纷纷掏纸币,扔钱,许愿。不一会儿,巨蘑身上堆满了五颜六色的纸币。
送佛送到西。有人恭恭敬敬地在地上摆了几样瓜果,又是合掌又是鞠躬,虔诚地礼拜这位亲手被他送上神坛的大仙。
“我没带什么东西,要不献上半只口红吧。”一个姑娘边念叨边掏包。
第三天
昨天至少有三万游客看巨蘑,带动村庄的旅游经济一路飙升。餐馆,旅店,大巴车,小三轮,沿街叫卖的小商贩,无一不从中获益。
卖小吃的,炸豆腐的、兜售小玩意的小贩,三三两两地盘踞在看蘑菇的必经之路上。有机灵的手艺人开始做巨蘑形状的糖人,瞬间被抢购一空。承包这块林地的主人看不过去了,也做起了收门票的生意。三块五块的,总比没有强。
村庄开启狂欢模式,大家喜气洋洋地围着这颗巨蘑转。虽然知道蘑菇的寿命一般只有十天半个月,但也足够大赚一笔。
毕竟,有什么是永恒的呢?
第四天
清早的第一批游客贪婪地涌向那片围栏。结果,所有人都愣住了。
巨蘑毫无征兆地死了。
伞面耷拉着,莹白的伞柄出现淡淡的黑斑。再不移走,就烂了。
第N天
游客消失了。“看蘑菇专线”的大巴车和电动三轮也不见了,山林里不再喧嚣,火爆一时的场面回归平常,再没有人热切地谈论这颗巨蘑,茶余饭后又有了新话题。
巨蘑被拔起时留下的坑,好像人跌破后留下的疤,也在雨水冲刷和泥土堆积中,日复一日回归平坦。
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但有一群人在远方愈加狂躁。
他们腾地站起来,瞪大眼睛:
“大蘑菇说死就死了?……那我当时许的愿还灵不灵了!”(作者:郭艺 中国新闻周刊)